回忆亚洲与新加坡领袖、名人的点点滴滴
狮子城首席经济设计师、治军大师 - 吴庆瑞博士
一生为国和为民服务的新加坡杰出
“峇峇”政治领袖和国家企业创始人
简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导师。
他就是人称“智多星”的新加坡政治领袖吴庆瑞博士(1918-2010)是新加坡建国元勋之一、首席经济设计师和国家企业 –1974年《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和1981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创办人。配合着李光耀的政治管理制度
– 维系社会安宁与稳定优先于一切的前提下,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届内阁团队的紧密合作、支持与全力打拼,吴庆瑞博士和他的团队终于为这个英国远东殖民地政府经营上百年的区域货物集散港口奠下了现代化目标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注一】
在他四分之一世纪(1959-1984)辉煌的大众服务生涯里,来自他的创举和前瞻性决策可说是罄竹难书,好多棘手国家问题经他处理,大部分都引刃而解。例如,谈到他的治军强民之道(如在短期内和几乎只从零基础开始,他建立了国家防卫力量)以及为国家创造财富之战略和妙计(如有效地引进欧美日外商投资和制造就业机会),大部分年长国民(尤其是首批获得十三个月薪水的公务员)不仅举手赞同和佩服,至今心中还是产生万分感激之情。
建国前后期间诞生的一代国人,可能没想到今日闻名国际航空业界的新加坡航空公司(简称“新航”或SIA,新加坡国家企业之一,也是国际上声誉最佳、长期保持盈利的少数国际航空公司之一)存在是同吴庆瑞博士(曾任第一副总理、财政、国防和教育部长等职位)的参与与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吴博士和前总理李光耀同新航最杰出的领导祖.比莱先生等(Joe
Pillay, 持有工程学位的印裔特级公务员,长期出任新航董事主席,今日总统咨询理事会成员之一)贯彻和实现了国际一流航空公司的管理理念和制度。
【注一:
1吴庆瑞博士(Dr Goh Keng Swee)简历:祖籍中国福建省的吴博士是新加坡“峇峇”(源自马来语“Baba”一词, 意指新、马和印度尼西亚三地区的土生华裔男性,家庭用语以英语和马来/印尼话为主)族群里少数最杰出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科学家(林文庆博士也是其中一位)。吴博士也是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国独立于1965年8月9日)建国元勋之一。1918年10月8日他出生于英属殖民地时代马来亚半岛上的古城马六甲,在新加坡完成小学(英华小学)和中学(莱佛士书院)教育,随后加入英殖民地政府部门服务。
2他经历过三年半日据时代(1942-45年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将之改名为“昭南岛”;他曾自愿参加新加坡华人义勇军部队抗日)的铁蹄生活,深深了解殖民地百姓必须独立自主才有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二次大战结束后,他停薪留职,赴英(伦敦大学)深造并取得经济学博士(统计)学位,成为早期新、马两地极少数的社会科学家(五十年代通过问卷调查对当时新加坡社会情况与贫苦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了深入了解,同时收集了相关数据,为将来改善民生决策做依据)。
3从小具有宏大抱负的吴庆瑞博士于1958年毅然辞去自己享有高薪官职,开始他早期一段惊涛骇浪的政治生涯(其实,他也是于1954年11月诞生的人民行动党的创党元老之一)。首先该党在1959年5月31日彻底击败林有福先生(也是“峇峇”族群领导)领导的执政党人民联盟而上台执政;随后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党争,1960年代的首五年行动党必须面对新加坡前市长王永元先生领导的人民统一党以及林清祥、方水双、兀哈儿、普都杰里、林福寿医生、傅树楷医生、谢太宝博士和李绍祖医生等领导的左倾社会主义阵线政党的严峻挑战。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他继续留在内阁为民服务至1984年末淡出政坛为止(不再参加竞选当年的牛车水国会议席)。在我而言,他确实展现了一位大公无私、绝不恋权、拿得起和放得下的伟大政治家风范!
4吴庆瑞博士在长达四分之世纪的公共服务岁月里,性格沉默寡言和认真办事的他,出任过新加坡内阁政府的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和教育部长(1959-1984),在不同时期三大充满挑战的要职;在企业界,他也是领导大家创造新加坡经济“奇迹”(其中之一是:亚洲经济四小龙榜上有名和长期全民就业的社会繁荣以及国企海外投资为国库迎来丰厚的收入)的最主要功臣之一(除李光耀外,还有韩瑞生、侯永昌、佐治博卡斯、祖毕莱、沈基文、严崇涛等),并为自己赢得新加坡经济建设大战略的首席设计师(利用外商投资减缓了当时极严重的双位数失业问题和大胆征用民间土地来解决住宿问题)。对此赞誉或伟大功绩,他的同僚们包括一向办事精明、辩才一流、恃才傲物和追求完美的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先生也不持异议。
5为亚洲、中国(恰逢该国推动改革开放政策)和东南亚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着想,负有历史使命感的吴庆瑞博士决定与大家分享新加坡的成功经验。1984年末(66岁)淡出新加坡政坛但健康无大碍的吴庆瑞博士并不就因此居家简出、闭门谢客,他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有更大、更有意义的任务在等待着他去尝试。因为,此前(1978年11月中旬)访问新加坡的中国最高政治领导邓小平(时任国务院高级副总理一职)当时就已经邀请吴博士在退休后到神州大地出任经济和旅游顾问一职,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称“改革开放”)给点意见,尤其是针对如何吸引外资的工业园建设与管理(如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和相关管理法令的制定)。
6具有国际视野和透视中国未来经济潜力的吴博士欣然接受此邀请(他成为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中国国务院第一位被聘请的外国经济顾问)。他于1985年中期转移到了这个世界未来经济大舞台,由此开始自己另外六年出谋划策的军师岁月。当中外朋友们以及大批旅客目睹今日中国的崛起和日益强大经济以及由一个小渔村演变成处处是高楼大厦、宽大的柏油马路和高新科技工厂林立的深圳经济特区,我们不免要向这两位超凡副总理、国家致富的首席设计师行个礼、鞠一个九十度躬。
7在为全民服务和脱贫的一生打拼的岁月里,他们都为各自的祖国留下几项非物质遗产和精神 – 好的社会发展战略、可行性制度和勤奋耕耘以及对具有勤廉素质未来领导者的招纳与培育。同时令大家敬佩的一点是,这两位国家级领导并没有为自己累聚巨大财物给(自己的)后代子孙享用。】
一、为什么新加坡政治领导全力以赴将新加坡航空公司打造成一个金色品牌?
(一)
建国初期新航是扮演宣扬新加坡国际形象的亲善大使。
新航协助突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高瞻远瞩和学识渊博的新加坡政治领导层是成立之初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后期新加坡航空公司(简称“新航”,英语简称“SIA”成立于1972年)稳健成长的精神后盾。新航所负使命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国家企业,因为它是代表着早期小城邦在逆境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不屈不饶斗志与精神。它能够腾空展翅就能让世界认识新加坡这个资源缺乏但是时刻在逐步完善其工业基础设施和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东南亚小岛国。新航班机所停靠过的每一国际空港(Airport)都可以协助政府共和国直接转达给乘客和当地人民一项重要信息: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商业和法治环境。
以现代化的航空团队摆脱人们认为每个第三世界国家就是落后地区的偏见。一九六五年八月独立后,时刻处于居安思危和持着强烈追寻卓越意识的早期新加坡高层政治领导中,时任总理李光耀先生是最关注新航自主经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的一位政府首长。如上述所言,新航企业(人称国家航空公司是一国的“飞行大使馆”)的存在、有效运作和盈利,对一个像新加坡这样一个第三世界(第三世界通常被视为“落后”或“贫穷”的代名词)里的新生小国是具有正面、积极象征和实质性意义,尤其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的展现以及同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当时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有效地角逐、最终争取第一世界外商投资和旅客的到来,它绝对是扮演着一个极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经济建设不可缺的一环节。因此,缺了这个自己能够掌控的空中飞行运输工具,确是有碍于新加坡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体(Export-Oriented Industry)和急需争取外汇的旅游业以及其他相关服务行业(国际贸易、海运、银行、金融业等)。由此视之,没有此空中运输工具(新航),新加坡难于主动和快速建立世界性空中交通网络,更甭想将小岛打造成为区域性或亚洲航空枢纽的未来发展大计。
(二)
洞察力强的政治领导层要打造的是世界级航空服务队伍和可盈利的航空事业。
提供优质客户服务和确保高经营效益为首要目标,并不断突出此亮点作为为未来竞争优势。但是要如何着手去干?眼光锐利的政治领导认为,扬长去短的市场战略就是首先考虑到新加坡的交通战略位置(欧、美班机选择在新加坡机场停靠的可能性高),这可能就是小城邦的唯一天然资源(以及扮演者多年活跃的区域航空枢纽角色),其二、朝向建立以提供超群服务和公司高效管理制度为主要元素的企业文化;此清晰的目标就是让一个根本没有国内市场的新航有机会角逐国际航空服务市场,可以大胆进行虎口争食的尝试,虽然初期步履维艰。
经管理层多年艰辛努力耕耘的数据证实,新航长期良好的整体表现和令人羡慕的业绩逐渐成为国际航空界其他业者的学习、仿效和竞争对象。新航赢得了无数的奖牌,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注二】
【注二:
1新加坡航空面对的困境和挑战:令国人和外籍人士惊叹、羡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新航是一个根本没有国内航线(不同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的航空公司,也不是生产石油国(如文莱王国),必须凭借干劲十足的管理层苦思而来的适时和有效的市场发展战略(低成本高效益),才能带领新航逐步壮大成为世界最佳(赢得无数奖状)和高盈利的航空运输企业之一。长期能够令客户满意和难忘的多方面服务(包括快捷货物运输和人人欲尝的东南亚和国际佳肴)以及使用新机种和经常更新机舱设备是其掌握的相对优势。新航因此也获得了创造潮流者的美誉称号。
2新加坡是一个小岛国,地理上无纵深可谈(2005年数据:国土面积约720平方公里;东西距离不到五十公里,南北约二十七公里,海岸线约193公里;飞机一起飞几秒后就进入邻国领空)仅有一个小岛城市,同外国谈判筹码是有限的(除了拥有东南亚的战略地理位置),所以经常处在背腹受敌的困境。
3除此以外,新航以一向所面对的管理上不可控因素也不少,前途可谓“艰辛”。可略举的有:(1)能源价格的上涨与不稳定性(中东局势的影响),(2)由于国土面积小,只能拥有一个较有规模的商用机场,限制了往来飞机的班次,(3)战争或冲突造成飞行地区局面的动荡(例如马航M107班机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事件),(4)天灾(例如邻国火山爆发、火烧森林造成的雾霾等自然灾害)和转染病(沙斯等)(5)恐怖主义、(6)廉价航空和(7)任何官方干预或突发工潮等事件的影响(如六十年代的马印对抗,马航被逼停飞雅加达)】
二、新航一流管理团队诞生的接生妇–首任财政部长吴庆瑞博士。
(一)企业家们都明白,想搞好一间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公司必须有一流的领导层和执行能力超强、有创意的管理团队。持有近十年(1960-1970)有效整顿和治理好新加坡社会和国家经济的人民行动党政府领袖自然非常清楚这一必须具备的关键因素。在当时首任总理李光耀心目中,有能力承接和大公无私完成此项重大任务的人选,非具有胆识、睿智和前瞻性眼光的政府“智多星”吴庆瑞博士莫属;例如,他能把1960年本来是赤字的财政预算魔术般地转成有盈余的事实、奇迹,证明了当时他和李光耀具有治理好新加坡的同等能力内阁部长。
(二)运筹帷幄在国内、决胜晴空万里外。吴庆瑞博士对马航(马来西亚航空,MSA)的最终分家(新马各持相等股份)是比任何人都清楚以及更早预料到的必然结果。此前的六年间(1966-1972年的马航时代),他早就以“巴耶利峇”(Paya Lebar Airport)机场为基地的马航同他精心挑选的一批实干型、有战略眼光和有高学历(当时极少数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公务员为这企业的前景出谋划策,制定未来准备发展蓝图;准备一旦新加坡共和国拥有自己全权管理的公司,才有机会和及时全力以赴同其他国际航空业者决胜于晴空万里外。
(三)吴庆瑞博士慧眼识英雄、大刀阔斧筹组新航最高管理层。今日国人谈及以“大黄鸟”标志展翅高飞(A Great Way To Fly)四十多年(1972年初开始)的飞行运输公司
– 新加坡航空公司(SIA),独立后诞生的一群国民(1965年)可能记不起或根本不知道当年为此政联企业做出极大贡献的一群幕后英雄们。在极不利的客观条件下,他们披荆斩棘、费尽心思为新航奠下坚固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了华裔重量级、多才多艺内阁部长经济专才吴庆瑞博士本人(Dr Goh Keng Swee,1918-2010,最高官职是副总理,先后掌管过三大主要政府部门:财政、国防和教育部)、混血后裔佐治博卡斯(George Bogaars, 1926-1992曾任主要部门常任秘书和公务员首长)和出生于马六甲的印裔祖毕莱(Joe Y Pillay,1934 ~ ,曾任财政部常任秘书,新航主席等重要职位;现任总统咨询委员会主席),还有为公司政策操刀的大将林振明先生(Lim Chin Beng 曾出任新航董事长,新加坡旅游局、报业集团主席和新加坡驻日本大使一职)。其他辅助新航稳健成长的重要政府部门还有,交通部的时任常务秘书沈基文先生(SIM KEE BOON,1929-2007)、欧亚后裔的霍思达常任秘书和后来出任国防部长的港务局主席侯永昌先生(1923-2007)。
三、有利于发展自己航空事业的国际形势的到来。
(一)国际政治嗅觉敏锐、洞察力非凡的新加坡领导层看到有利发展航空业的机遇的降临。
1972年马来西亚航空(MSA)两大股东分家并没有惊吓到小岛国政府,因为最终撤资和各自组建公司的时刻是可预料到的事情,新方也早已做出多方面准备。前车可鉴,1965年新马突然分家的痛苦经验和事实是个不能忘记的警惕。再据这个联合经营的航空企业董事长(郭鹤年先生)的多年后的回忆录(2017年11月出版),双方董事人员经常以争论为开会议题,因此公司业务发展难于全面开拓。对一个务实、瞄准国际市场和时刻值千金的新加坡内阁团队来说,他们毫无疑问地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分家是一件好事和时机,尤其是当时亚洲的航空业竞争者不多(较有成绩和名声的是日本航空、国泰航空和台湾的华航),西方市场经营者对刚入道的新航根本是不值一顾。【注三】
【注三:由在西部的马来半岛和隔海的东部沙巴、沙捞越两地组成的马来西亚联邦不但可以经营国内和国外航班,也可以选择国外市场。因此,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对新方的撤资当然是持着有恃无恐的态度和立场,其实是他们恨不得这位不对等、又是牙尖嘴利和经常是得理不饶人的商业伙伴早一点退出。他们认为无国内班机可经营的新加坡,其航空企业发展前景将是黯淡无疑。情况犹如1967年6月12日新马货币分道扬镳时新加坡所处的困境 – 小国没天然资源、从未设置中央银行和面对储备金不足等问题。尽管是表面上处于劣势,新加坡首批“胡姬花”图案系列为背景的新加坡货币附有首任财政部长吴庆瑞博士的签名还是顺利诞生了,至今半世纪是世界币值最稳定的钞票之一。】
(二)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的建交带来和平、合作的气氛,各类商机的涌现是可期待的。
一九七十年代初始于日本名古屋(Nagoya)的兵乓外交带来了战后中、美关系的解冻,以往以反共著称的美国尼克松总统随后访华的一周改变了冷战多年形成的美、苏两级世界,国际政治格局起了极大变化。在全力以赴回返联合国舞台的中国外交战略之同时也对属于第三世界的东南亚诸国(尤其是东盟五国)表示友好和同其中几国建立外交关系,例如1975年7月1日中泰两国建交,前一年的5月31日则同马来西亚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两国官员在国际会议有了公开接触和近距离的相互了解(在体育方面,两国有了兵乓球队互访;在双边实质关系上,新加坡外交部长拉惹勒南于1975年率代表团团考察中国和会见了周恩来总理,隔年总理李光耀也首次访问这个亚洲最大国)。
新加坡前瞻性领导层意识到了国际局势的巨大转变和伴随而来各种商机;若要有效和快速捕捉时代机遇,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和运输网络是必要的基本设施,拥有自己经营的运输船队和飞机公司更是不可缺的工具。配合这个商贸发展战略,新加坡可以发挥战略地理位置和长期握有区域航空服务枢纽地位以及这方面所累积的丰富管理经验等为一大优势。新航的独立迈入高度竞争性国际航空市场虽然是起步艰辛,但是政治领导层深信懂得抢先机、占制高点的管理层最终会使新航成为有所作为的航空公司。此为新航必须完成的使命。【注四】
【注四:1971年秋季亚洲人口最大国 - 中国(PR China)顺利进入了联合国和恢复了席位(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ROC)在国际社会不再代表中国了。第二年二月随着美国尼克松总统二月访华之破冰之旅(当时两国还未外交关系),为双方解冻了自二战结束以来的二十多年敌对关系;令人振奋的另一大事是,在同年九月另一经济强国由亲中派田中角荣首相领导的日本国抛去了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国民党政府大使馆后来改称“亚东关系协会”),经济合作和双边贸易额随之增长的趋势是可预期。这是对依靠经贸立国成长的新加坡必须充分准备迎接的时代机遇。
1973年初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最终达成了越战停战协定,加上缺了中美长期对峙、相互猜忌的国际冷战因素,整个世界似乎朝向和平和发展道路迈进,虽然这是前苏联集团不愿意见到的国际局势。美国在亚洲和东南亚留下的势力真空却给了勃列日涅夫掌权的苏联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南下建立多年梦么以求的势力范围(东南亚以越南和柬埔寨为轴心,南亚则以印度和阿富汗为基地,用印度洋堵住西欧军事势力向东移和其强大舰队游戈南中国海、扼住),完成由亚洲南部围堵中国的军事和外交战略】
(三)要生存、要发展,以大黄鸟标志要引人注目的新航必须展翅高飞、冲向国际市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972年正月28日新加坡航空公司代表新加坡共和国正式进军航空业市场,以云中搏击长空一孤凤的姿态同大家竞争。结果:在高瞻远瞩管理层的卓越领导和全体团队成员同心协力打拼下,这小国航空企业终于冲出了国门,飞向世界各大城市,成为少数长时期保持(1972-2018;1992年新航上市)盈利和赢得好多奖状的航空公司。在长期居安思危意识的催促下所激发出来的创意和培育出来的应变能力,使到新航多次克服了艰辛挑战和成功保持其声誉和竞争优势。
新航面对的未来竞争和挑战将是更剧烈,因为以往不曾出现的廉价航空公司蜂拥而至,争夺市场;朝向提供高素质客户与机舱服务的财力又雄厚(拥有大体型长程飞机)中东航空业者(例如阿联酋航空公司、卡塔尔航空公司和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等)也逐步在瓜分或抢占新航的高端客户市场。
新加坡共和国 武吉园 – 沈园主
公元2018年5月14日 星期二
(注:今天是吴庆瑞博士逝世的第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