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星期一

吴庆瑞博士 - 狮子城首席经济设计师、治军大师

回忆亚洲与新加坡领袖、名人的点点滴滴

狮子城首席经济设计师、治军大师 - 吴庆瑞博士

一生为国和为民服务的新加坡杰出
“峇峇”政治领袖和国家企业创始人

简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导师。

他就是人称“智多星”的新加坡政治领袖吴庆瑞博士(1918-2010)是新加坡建国元勋之一、首席经济设计师和国家企业 –1974年《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和1981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创办人。配合着李光耀的政治管理制度 维系社会安宁与稳定优先于一切的前提下,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届内阁团队的紧密合作、支持与全力打拼,吴庆瑞博士和他的团队终于为这个英国远东殖民地政府经营上百年的区域货物集散港口奠下了现代化目标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注一】

在他四分之一世纪(1959-1984)辉煌的大众服务生涯里,来自他的创举和前瞻性决策可说是罄竹难书,好多棘手国家问题经他处理,大部分都引刃而解。例如,谈到他的治军强民之道(如在短期内和几乎只从零基础开始,他建立了国家防卫力量)以及为国家创造财富之战略和妙计(如有效地引进欧美日外商投资和制造就业机会),大部分年长国民(尤其是首批获得十三个月薪水的公务员)不仅举手赞同和佩服,至今心中还是产生万分感激之情。

建国前后期间诞生的一代国人,可能没想到今日闻名国际航空业界的新加坡航空公司(简称“新航”或SIA,新加坡国家企业之一,也是国际上声誉最佳、长期保持盈利的少数国际航空公司之一)存在是同吴庆瑞博士(曾任第一副总理、财政、国防和教育部长等职位)的参与与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吴博士和前总理李光耀同新航最杰出的领导祖.比莱先生等(Joe Pillay, 持有工程学位的印裔特级公务员,长期出任新航董事主席,今日总统咨询理事会成员之一)贯彻和实现了国际一流航空公司的管理理念和制度。

【注一:
1吴庆瑞博士(Dr Goh Keng Swee)简历:祖籍中国福建省的吴博士是新加坡“峇峇”(源自马来语“Baba一词, 意指新、马和印度尼西亚三地区的土生华裔男性,家庭用语以英语和马来/印尼话为主)族群里少数最杰出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科学家(林文庆博士也是其中一位)。吴博士也是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国独立196589)建国元勋之一。1918108日他出生于英属殖民地时代马来亚半岛上的古城马六甲,在新加坡完成小学(英华小学)和中学(莱佛士书院)教育,随后加入英殖民地政府部门服务。

2他经历过三年半日据时代(1942-45年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将之改名为“昭南岛”;他曾自愿参加新加坡华人义勇军部队抗日)的铁蹄生活,深深了解殖民地百姓必须独立自主才有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二次大战结束后,他停薪留职,赴英(伦敦大学)深造并取得经济学博士(统计)学位,成为早期新、马两地极少数的社会科学家(五十年代通过问卷调查对当时新加坡社会情况与贫苦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了深入了解,同时收集了相关数据,为将来改善民生决策做依据)。

3从小具有宏大抱负的吴庆瑞博士于1958年毅然辞去自己享有高薪官职,开始他早期一段惊涛骇浪的政治生涯(其实,他也是于195411月诞生的人民行动党的创党元老之一)。首先该党在1959531日彻底击败林有福先生(也是“峇峇”族群领导)领导的执政党人民联盟而上台执政;随后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党争,1960年代的首五年行动党必须面对新加坡前市长王永元先生领导的人民统一党以及林清祥、方水双、兀哈儿、普都杰里、林福寿医生、傅树楷医生、谢太宝博士和李绍祖医生等领导的左倾社会主义阵线政党的严峻挑战。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他继续留在内阁为民服务至1984年末淡出政坛为止(不再参加竞选当年的牛车水国会议席)。在我而言,他确实展现了一位大公无私、绝不恋权、拿得起和放得下的伟大政治家风范!

4吴庆瑞博士在长达四分之世纪的公共服务岁月里,性格沉默寡言和认真办事的他,出任过新加坡内阁政府的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和教育部长(1959-1984),在不同时期三大充满挑战的要职;在企业界,他也是领导大家创造新加坡经济“奇迹”(其中之一是:亚洲经济四小龙榜上有名和长期全民就业的社会繁荣以及国企海外投资为国库迎来丰厚的收入)的最主要功臣之一(除李光耀外,还有韩瑞生、侯永昌、佐治博卡斯、祖毕莱、沈基文、严崇涛等),并为自己赢得新加坡经济建设大战略的首席设计师(利用外商投资减缓了当时极严重的双位数失业问题和大胆征用民间土地来解决住宿问题)对此赞誉或伟大功绩,他的同僚们包括一向办事精明、辩才一流、恃才傲物和追求完美的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先生也不持异议

5为亚洲、中国(恰逢该国推动改革开放政策)和东南亚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着想,负有历史使命感的吴庆瑞博士决定与大家分享新加坡的成功经验。1984年末(66岁)淡出新加坡政坛但健康无大碍的吴庆瑞博士并不就因此居家简出、闭门谢客,他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有更大、更有意义的任务在等待着他去尝试。因为,此前(197811月中旬)访问新加坡的中国最高政治领导邓小平(时任国务院高级副总理一职)当时就已经邀请吴博士在退休后到神州大地出任经济和旅游顾问一职,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1978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称“改革开放”)给点意见,尤其是针对如何吸引外资的工业园建设与管理(如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和相关管理法令的制定)。

6具有国际视野和透视中国未来经济潜力的吴博士欣然接受此邀请(他成为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中国国务院第一位被聘请的外国经济顾问)。他于1985年中期转移到了这个世界未来经济大舞台,由此开始自己另外六年出谋划策的军师岁月。当中外朋友们以及大批旅客目睹今日中国的崛起和日益强大经济以及由一个小渔村演变成处处是高楼大厦、宽大的柏油马路和高新科技工厂林立的深圳经济特区,我们不免要向这两位超凡副总理、国家致富的首席设计师行个礼、鞠一个九十度躬。

7在为全民服务和脱贫的一生打拼的岁月里,他们都为各自的祖国留下几项非物质遗产和精神 好的社会发展战略、可行性制度和勤奋耕耘以及对具有勤廉素质未来领导者的招纳与培育。同时令大家敬佩的一点是,这两位国家级领导并没有为自己累聚巨大财物给(自己的)后代子孙享用。】

一、为什么新加坡政治领导全力以赴将新加坡航空公司打造成一个金色品牌?


(一)
建国初期新航是扮演宣扬新加坡国际形象的亲善大使

新航协助突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高瞻远瞩和学识渊博的新加坡政治领导层是成立之初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后期新加坡航空公司(简称“新航”,英语简称“SIA”成立于1972年)稳健成长的精神后盾。新航所负使命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国家企业,因为它是代表着早期小城邦在逆境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不屈不饶斗志与精神。它能够腾空展翅就能让世界认识新加坡这个资源缺乏但是时刻在逐步完善其工业基础设施和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东南亚小岛国。新航班机所停靠过的每一国际空港(Airport)都可以协助政府共和国直接转达给乘客和当地人民一项重要信息: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商业和法治环境。

以现代化的航空团队摆脱人们认为每个第三世界国家就是落后地区的偏见。一九六五年八月独立后,时刻处于居安思危和持着强烈追寻卓越意识的早期新加坡高层政治领导中,时任总理李光耀先生是最关注新航自主经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的一位政府首长。如上述所言,新航企业(人称国家航空公司是一国的“飞行大使馆”)的存在、有效运作和盈利,对一个像新加坡这样一个第三世界(第三世界通常被视为“落后”或贫穷的代名词)里的新生小国是具有正面、积极象征和实质性意义,尤其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的展现以及同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当时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有效地角逐、最终争取第一世界外商投资和旅客的到来,它绝对是扮演着一个极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经济建设不可缺的一环节。因此,缺了这个自己能够掌控的空中飞行运输工具,确是有碍于新加坡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体(Export-Oriented Industry)和急需争取外汇的旅游业以及其他相关服务行业(国际贸易、海运、银行、金融业等)。由此视之,没有此空中运输工具(新航),新加坡难于主动和快速建立世界性空中交通网络,更甭想将小岛打造成为区域性或亚洲航空枢纽的未来发展大计。

(二)
洞察力强的政治领导层要打造的是世界级航空服务队伍和可盈利的航空事业

提供优质客户服务和确保高经营效益为首要目标,并不断突出此亮点作为为未来竞争优势。但是要如何着手去干?眼光锐利的政治领导认为,扬长去短的市场战略就是首先考虑到新加坡的交通战略位置(欧、美班机选择在新加坡机场停靠的可能性高),这可能就是小城邦的唯一天然资源(以及扮演者多年活跃的区域航空枢纽角色),其二、朝向建立以提供超群服务和公司高效管理制度为主要元素的企业文化;此清晰的目标就是让一个根本没有国内市场的新航有机会角逐国际航空服务市场,可以大胆进行虎口争食的尝试,虽然初期步履维艰。

经管理层多年艰辛努力耕耘的数据证实,新航长期良好的整体表现和令人羡慕的业绩逐渐成为国际航空界其他业者的学习、仿效和竞争对象。新航赢得了无数的奖牌,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注二】

【注二:

1新加坡航空面对的困境和挑战:令国人和外籍人士惊叹、羡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新航是一个根本没有国内航线(不同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的航空公司,也不是生产石油国(如文莱王国),必须凭借干劲十足的管理层苦思而来的适时和有效的市场发展战略(低成本高效益),才能带领新航逐步壮大成为世界最佳(赢得无数奖状)和高盈利的航空运输企业之一。长期能够令客户满意和难忘的多方面服务(包括快捷货物运输和人人欲尝的东南亚和国际佳肴)以及使用新机种和经常更新机舱设备是其掌握的相对优势。新航因此也获得了创造潮流者的美誉称号。

2新加坡是一个小岛国,地理上无纵深可谈(2005年数据:国土面积约720平方公里;东西距离不到五十公里,南北约二十七公里,海岸线约193公里;飞机一起飞几秒后就进入邻国领空)仅有一个小岛城市,同外国谈判筹码是有限的(除了拥有东南亚的战略地理位置),所以经常处在背腹受敌的困境。

3除此以外,新航以一向所面对的管理上不可控因素也不少,前途可谓“艰辛”。可略举的有:(1)能源价格的上涨与不稳定性(中东局势的影响),(2)由于国土面积小,只能拥有一个较有规模的商用机场,限制了往来飞机的班次,(3)战争或冲突造成飞行地区局面的动荡(例如马航M107班机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事件),(4)天灾(例如邻国火山爆发、火烧森林造成的雾霾等自然灾害)和转染病(沙斯等)(5恐怖主义、(6)廉价航空7)任何官方干预或突发工潮等事件的影响(如六十年代的马印对抗,马航被逼停飞雅加达)

二、新航一流管理团队诞生的接生妇首任财政部长吴庆瑞博士

(一)企业家们都明白,想搞好一间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公司必须有一流的领导层和执行能力超强、有创意的管理团队持有近十年(1960-1970)有效整顿和治理好新加坡社会和国家经济的人民行动党政府领袖自然非常清楚这一必须具备的关键因素。在当时首任总理李光耀心目中,有能力承接和大公无私完成此项重大任务的人选,非具有胆识、睿智和前瞻性眼光的政府“智多星”吴庆瑞博士莫属;例如,他能把1960年本来是赤字的财政预算魔术般地转成有盈余的事实、奇迹,证明了当时他和李光耀具有治理好新加坡的同等能力内阁部长。

(二)运筹帷幄在国内、决胜晴空万里外。吴庆瑞博士对马航(马来西亚航空,MSA)的最终分家(新马各持相等股份)是比任何人都清楚以及更早预料到的必然结果。此前的六年间(1966-1972年的马航时代),他早就以“巴耶利峇”(Paya Lebar Airport机场为基地的马航同他精心挑选的一批实干型、有战略眼光和有高学历(当时极少数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公务员为这企业的前景出谋划策,制定未来准备发展蓝图;准备一旦新加坡共和国拥有自己全权管理的公司,才有机会和及时全力以赴同其他国际航空业者决胜于晴空万里外。

(三)吴庆瑞博士慧眼识英雄、大刀阔斧筹组新航最高管理层。今日国人谈及以“大黄鸟”标志展翅高飞(A Great Way To Fly)四十多年(1972年初开始)的飞行运输公司 新加坡航空公司(SIA),独立后诞生的一群国民(1965年)可能记不起或根本不知道当年为此政联企业做出极大贡献的一群幕后英雄们。在极不利的客观条件下,他们披荆斩棘、费尽心思为新航奠下坚固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了华裔重量级、多才多艺内阁部长经济专才吴庆瑞博士本人(Dr Goh Keng Swee,1918-2010,最高官职是副总理,先后掌管过三大主要政府部门:财政、国防和教育部)、混血后裔佐治博卡斯(George Bogaars, 1926-1992曾任主要部门常任秘书和公务员首长)和出生于马六甲的印裔祖毕莱(Joe Y Pillay1934 ~ ,曾任财政部常任秘书,新航主席等重要职位;现任总统咨询委员会主席),还有为公司政策操刀的大将林振明先生(Lim Chin Beng 曾出任新航董事长,新加坡旅游局、报业集团主席和新加坡驻日本大使一职)。其他辅助新航稳健成长的重要政府部门还有,交通部的时任常务秘书沈基文先生(SIM KEE BOON,1929-2007)、欧亚后裔的霍思达常任秘书和后来出任国防部长的港务局主席侯永昌先生(1923-2007)。

三、有利于发展自己航空事业的国际形势的到来

(一)国际政治嗅觉敏锐、洞察力非凡的新加坡领导层看到有利发展航空业的机遇的降临。

1972年马来西亚航空(MSA)两大股东分家并没有惊吓到小岛国政府,因为最终撤资和各自组建公司的时刻是可预料到的事情,新方也早已做出多方面准备。前车可鉴,1965年新马突然分家的痛苦经验和事实是个不能忘记的警惕。再据这个联合经营的航空企业董事长(郭鹤年先生)的多年后的回忆录(201711月出版),双方董事人员经常以争论为开会议题,因此公司业务发展难于全面开拓。对一个务实、瞄准国际市场和时刻值千金的新加坡内阁团队来说,他们毫无疑问地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分家是一件好事和时机,尤其是当时亚洲的航空业竞争者不多(较有成绩和名声的是日本航空、国泰航空和台湾的华航),西方市场经营者对刚入道的新航根本是不值一顾。【注三】

【注三:由在西部的马来半岛和隔海的东部沙巴、沙捞越两地组成的马来西亚联邦不但可以经营国内和国外航班,也可以选择国外市场。因此,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对新方的撤资当然是持着有恃无恐的态度和立场,其实是他们恨不得这位不对等、又是牙尖嘴利和经常是得理不饶人的商业伙伴早一点退出。他们认为无国内班机可经营的新加坡,其航空企业发展前景将是黯淡无疑。情况犹如1967612日新马货币分道扬镳时新加坡所处的困境 小国没天然资源、从未设置中央银行和面对储备金不足等问题。尽管是表面上处于劣势,新加坡首批“胡姬花”图案系列为背景的新加坡货币附有首任财政部长吴庆瑞博士的签名还是顺利诞生了,至今半世纪是世界币值最稳定的钞票之一。】

(二)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的建交带来和平、合作的气氛,各类商机的涌现是可期待的。

一九七十年代初始于日本名古屋(Nagoya)的兵乓外交带来了战后中、美关系的解冻,以往以反共著称的美国尼克松总统随后访华的一周改变了冷战多年形成的美、苏两级世界,国际政治格局起了极大变化。在全力以赴回返联合国舞台的中国外交战略之同时也对属于第三世界的东南亚诸国(尤其是东盟五国)表示友好和同其中几国建立外交关系,例如197571中泰两国建交,前一年的531日则同马来西亚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两国官员在国际会议有了公开接触和近距离的相互了解(在体育方面,两国有了兵乓球队互访;在双边实质关系上,新加坡外交部长拉惹勒南于1975年率代表团团考察中国和会见了周恩来总理,隔年总理李光耀也首次访问这个亚洲最大国)。

新加坡前瞻性领导层意识到了国际局势的巨大转变和伴随而来各种商机;若要有效和快速捕捉时代机遇,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和运输网络是必要的基本设施,拥有自己经营的运输船队和飞机公司更是不可缺的工具。配合这个商贸发展战略,新加坡可以发挥战略地理位置和长期握有区域航空服务枢纽地位以及这方面所累积的丰富管理经验等为一大优势。新航的独立迈入高度竞争性国际航空市场虽然是起步艰辛,但是政治领导层深信懂得抢先机、占制高点的管理层最终会使新航成为有所作为的航空公司。此为新航必须完成的使命。【注四】

注四:1971年秋季亚洲人口最大国 - 中国(PR China)顺利进入了联合国和恢复了席位(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ROC)在国际社会不再代表中国了。第二年二月随着美国尼克松总统二月访华之破冰之旅(当时两国还未外交关系),为双方解冻了自二战结束以来的二十多年敌对关系;令人振奋的另一大事是,在同年九月另一经济强国由亲中派田中角荣首相领导的日本国抛去了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国民党政府大使馆后来改称“亚东关系协会”),经济合作和双边贸易额随之增长的趋势是可预期。这是对依靠经贸立国成长的新加坡必须充分准备迎接的时代机遇。

1973年初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最终达成了越战停战协定,加上缺了中美长期对峙、相互猜忌的国际冷战因素,整个世界似乎朝向和平和发展道路迈进,虽然这是前苏联集团不愿意见到的国际局势。美国在亚洲和东南亚留下的势力真空却给了勃列日涅夫掌权的苏联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南下建立多年梦么以求的势力范围(东南亚以越南和柬埔寨为轴心,南亚则以印度和阿富汗为基地,用印度洋堵住西欧军事势力向东移和其强大舰队游戈南中国海、扼住),完成由亚洲南部围堵中国的军事和外交战略

(三)要生存、要发展,以大黄鸟标志要引人注目的新航必须展翅高飞、冲向国际市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972年正月28日新加坡航空公司代表新加坡共和国正式进军航空业市场,以云中搏击长空一孤凤的姿态同大家竞争。结果:在高瞻远瞩管理层的卓越领导和全体团队成员同心协力打拼下,这小国航空企业终于冲出了国门,飞向世界各大城市,成为少数长时期保持(1972-20181992年新航上市)盈利和赢得好多奖状的航空公司。在长期居安思危意识的催促下所激发出来的创意和培育出来的应变能力,使到新航多次克服了艰辛挑战和成功保持其声誉和竞争优势。

新航面对的未来竞争和挑战将是更剧烈,因为以往不曾出现的廉价航空公司蜂拥而至,争夺市场;朝向提供高素质客户与机舱服务的财力又雄厚(拥有大体型长程飞机)中东航空业者(例如阿联酋航空公司、卡塔尔航空公司和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等)也逐步在瓜分或抢占新航的高端客户市场。


新加坡共和国  武吉园 沈园主

公元2018514       星期二


(注:今天是吴庆瑞博士逝世的第八年)

2018年2月11日星期日

回忆亚洲与新加坡领袖、名人的点点滴滴

王鼎昌总统夫人 林秀梅建筑设计师


一、简介:

大使馆大厦落成后请来了稀客
记得1979年秋天驻日、韩特命全权大使黄望青阁下邀请了林秀梅女士(1936-1999,已故总统王鼎昌夫人,陪伴时任新加坡政府交通部部长王鼎昌受邀出席在东京都举行的一项国际交通大会),以私人国民身份视察在日本东京都港区六本木落成不久的新加坡共和国使馆大厦(Main Chancery)和大使官邸(Ambassador’s Residence)

嘉宾脑海里潜意识:安全第一
参观了使馆大厦后,我们步行到毗邻的大使官邸大门口。看似她轻盈地步伐沿阶梯往下走以便参观大使的住宅,其实,身型瘦小的林秀梅女士的每一步是非常谨慎地在移动。上下、左右打量了一番,她终于不慌不忙地开口说了话,“嘿,沈先生,这阶梯两旁没有扶手或扶梯栏杆呀!我担心对后任大使夫人(也是前总统黄金辉夫人许淑香患有脚部关节炎)上下楼时会造成相当不便的。”她的(专业建筑师)观察锐利、联想力闪电似的,但她对后任大使夫人关爱的态度和言简意赅的几句话,留给我和其他的同事非常深刻的影响。【注】

注:有关新加坡前总统夫人林秀梅女士的生平可参阅《中华林氏总会》(地址:中华林氏总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中环世贸C36)于20140428日刊载一篇报导(新加坡总统夫人林秀梅)。

 

 

 

二、为何要记述这一则四十多年前小而动人心弦的事情

触动我提笔写几个字的念头或因素有三点。

首先,我个人认为提起这永存的回忆是相当有意义的事,因为它也可以让我们再度缅怀这一对恩爱夫妻:总统先生是我们敬爱的已故博学、绅士型前国家首长、内阁部长、工运领袖及其,第一夫人是蔼谦逊、爱国爱民的林秀梅女士。他们为国家、各族人民和社会做出的贡献(如全力以赴推动地铁系统、教育改革、组织公益筹款、促进文化事业和强化族群凝集力等任务)大家有目共睹的;至今,每当我和家人经过武吉智马或杜尼安路(Dunearn Road),总会是很自然地往南洋女子中学引人注目的大校园看一眼,因为该学校建筑物是林秀梅女士为自己的母校(无偿)设计的,在选建材(尤其是地砖)方面也亲力亲为。

在兴雅涂笔和搜集相关资料之同时,我也想起了另一件相关有趣、它也可能只是巧合之事。那是在上世纪八十中期和整个九十年代,同样是华校生的她和黄金辉夫人先后(黄金辉总统任期:1985 – 93,王鼎昌总统任期: 1993 - 1999)成为新加坡共和国总统夫人。林女士夫婿王鼎昌先生是来自传统华裔家庭和黄金辉先生是来自典型峇峇(土生华侨)家庭,他们先、后分别出任新加坡华族社群首位经国会委任的总统和由人民直接选出的总统(值得一提的是,王鼎昌先生也是世界上经民主选选举程序诞生的首位华裔总统。)

在幼年时代他们(黄金辉夫人和林秀梅女士)都分别在中国上海和马来亚半岛经历过二次大战洗礼和日本武装侵略带来的艰苦、挨饿生活,生命潮汐不保。但是,当时的逆境让他们磨砺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上进的决心和处世待人的谦恭态度(没有一般大官夫人常持着的高高在上姿态;关心或关注朋友或与同事的热忱寒暄是黄金辉夫人的特质,切实令人感动、温馨),这可能是华人传统化长期熏陶的结果吧!

她们是战后幸存的一代国人(没被日本皇军杀害),比较战后诞生的我们,他们自然具有更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怜惜、关怀自己同胞的心态。因此一旦目睹了另一在同一苦难时代成长的同胞可能面对的问题,他们就有快速的反应 善意提出对策。在那次大使馆之行,王鼎昌夫人当场流露出惺惺相惜之情、言语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我相信受过华族传统教育的一代不忘记这段同胞互爱互助座右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次,王鼎昌夫人逝世多年了(1936-1999)。由于2017年是新加坡共和国民选总统(英语:Elected President,一任六年,连选连任)选举年,她同先生王鼎昌前总统的名字在各语文媒体的曝光率极高,因此触动了建国一代各族百姓对他们的深度缅怀和阵阵勾起人们心中有关当局没给王鼎昌先生逝世后安排国葬愤愤不平情绪。至今还留下无数的“为什么?、为什么不给他国葬礼遇?”。【注】

注:至今,人们总觉得时任政府对此事的处理和决定有欠公道,大半百姓无法、也无从理解。我个人不解的几点疑问是:一、王鼎昌先生是六年总统任期满后(1993 - 1999)才离开总统府(新加坡国语“Istana”,指王宫之意,发音:“伊斯丹纳)的,没有发生半途辞职(如第三任总统帝凡拿先生因健康理由卸下总统一职,在加拿大去世后没获得国葬)或涉及桃色、腐败事件,二、他也是一位执行和完成任务,退休后病逝(2002年)的唯一没获得国葬的国家首长(处于同样情况的另一位较后离世的人民敬爱总统黄金辉获得国葬礼遇,为什么有此差别待遇呢?),三、他是一位民选总统(意指他面对了另一位候选人前审计署总长蔡锦耀的激烈竞争,再由全国多数合格选民直接选出来的国家首长;根据宪法拥有财政否决权、高官任命权和贪污调查权),是国家对外代表象征,不再是国会委任的象征性(无实权)国家首长。

对以上列出的此类疑问,新加坡理新闻秘书曾公开回复过两位询问者在报章提出的几点问题:“国葬礼仪在不断发展,谁能受此礼遇並无規定。Leong Sze Hian先生和Goh Choon Kang 先生分別於本月10日及12日向媒体致信,詢問为何前总統王鼎昌与黃金輝去世后沒有得到同样的待遇。黃金輝先生去世後得到國葬,而王鼎昌先生沒有。Goh Choon Kang 先生认为,哪些人应該得到国葬,我们应該有明確的規定。为国家做出重要貢献的新加坡人去世時,給他们一定荣誉並进行哀悼,是应当的。他们可能是前总統,也可能是其他人。具体的形式,也会隨著每个人而有所不同。仅根据一个人的职位或头銜而統一規定哪些人应该得到国葬待遇,並不可行。应該考虑他對国家的贡献,以及其他各种特殊因素。

真正對国家做出傑出貢献的人,应該得到国葬禮遇。最終決定由总理及內閣共同做出。如果他们決定進行国葬,当然还会同逝者的家人沟通,考虑他们的要求。新加坡还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我们在公共仪式方面的很多做法还在不断发展完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们会逐漸确定一套制度規范,以反映新加坡對那些为国奉献的兒女们的肯定及崇敬,表达我们的感激以及他们的逝去給国家造成的損失。总理新聞秘书”

其三,本世纪佳话 王鼎昌峰”的命名。更轰动性的、也令国人(尤其是建国一代和他们的家人)振奋、自豪的一则大新闻是天山山脉处在哈萨克斯坦的一座海拔4743米的山峰之一的高峰于2017628正式以王鼎昌先生命名。据说,另外一座隔邻山峰也考虑以王鼎昌夫人的名字命名为 “林秀梅峰”。这回可让他们永远处在一起的一对新加坡共和国比翼鸟,因此,王夫人又可再次轻轻地叫夫婿一声“Cheong”(“昌字的福建闽南方言发音),彼此再启动另一轮百年快乐和自由的夫妻对话。【注】

【注:当前总统王鼎昌在新加坡政府部门出任部长时期,我这位小官曾经在日本东京和新加坡有几次接触到他们夫妇的场合。其中一项活动是陪陪他们夜游日本东京新宿区(时任交通部长的他要亲自了解日本地下铁线路与人流量;王夫人当时则较偏向观察此大商业区的著名高楼大厦 三井、三菱摩天楼)。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晚餐(王部长请客)和夜间漫步,王夫人多次对夫君的称呼是“昌”(以闽南方言发音是“Cheong”)。】



新加坡共和国   武吉园 沈园主


公元2018212   星期一晨

2017年12月21日星期四

不能遗忘的新加坡市首任市长 王永元先生

回忆亚洲与新加坡领袖、名人的点点滴滴

不能遗忘的新加坡市首任市长
王永元先生

一位杰出华裔政治领袖和悲剧人物

11

简介: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新加坡共和国出现了一生致力于塑造一个种族和谐的多族群社会的首位华裔国家首长黄金辉(Wee Kim Wee)博士。百姓为了赞赏和感激这位爱国爱民、勤俭谦卑的领导,大家都称呼他为人民总统;在同一世纪较早的五十年代后半期,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1957-1959)的新加坡,也曾出现过一位受百姓普遍敬慕、魅力十足,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民选市长 - 王永元(Ong Eng Guan1925 – 2008,他也是新加坡自治邦第一位华族闽裔的国家发展部长和人民行动党第一位财政)先生。在任期间,办事果敢、冲劲十足的他为人民做了好多事。因此,受惠和爱戴他的各族百姓尊称他为“人民市长”。【注一】

【注一:已故黄金辉博士(1915-2005)来自一个土生闽裔华侨家庭。就任总统期是1985-1992。他受委出任国家首长一职之前是新加坡驻马来西亚吉隆坡最高专员和驻日、韩两国特命全权大使。任期满后他回国出任新加坡广播局主席一职。已故黄总统也是新加坡一位德高望重的新闻界老前辈。2006年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将其“传播与信息学院易名为"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Wee Kim We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以纪念和感谢他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极大贡献

(二)王永元先生全力以赴为民服务的精神和亲民态度以及为劳苦大众带来的实质性好处(如水火电供应和街道、街灯和桥樑建设)让他名满狮子城(新加坡的俗称),党内地位直奔权力核心。有关学术研究指出,在19595月末的行动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他(以前市长身份带着十六个月辉煌的建树)就差一点点将时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的李光耀先生(1923-2015)拉下马,成为新加坡首届自治邦总理(不再沿用上届林有福政府的首长称号–“首席部长”或英语“Chief Minister”)【注二 】。1960年脱离行动党和辞去自己的议席后,王永元成立人民统一党,代表该党参加芳林区补选(Hong Lim Constituency19614),并以高票再度当选。他的胜利严重打击和羞辱了时任总理的李光耀,让他雄心受挫,逼得自己得写信给时任党主席杜进才博士(Dr Toh Chin Chye1921-2012),表示要辞去秘书长一职。

【注二:王、李在12位成员组成的党中央委员会各得6票,双方势均力敌。后来是因为党主席杜进才博士(本人也是委员之一)以主席身份多投一票给后者,他才能保住秘书长(总理)一职。经此令他惊心胆颤的权位争夺战后,李光耀从此再也不让任何党内、党外人士再有机会向他进行权力挑战。多年来有书籍和学术论文(如美国政治学教授托马斯贝罗/Dr Thomas Bellows的博士论文)提起该精彩激烈的权力之争事件,李光耀生前对此曾表示记忆模糊。但杜进才博士和王邦文说曾有此投票过程。】

(三)当时能够逼得强人政治人物李光耀几乎弃权不战,有此光荣雄伟的政党内部斗争战绩,做为前市长的王永元和自治邦内阁部长(国家发展部部长),后来(1960-65)又怎么会变成以悲剧收场的政党领袖呢?他自一九六十年代中期退出新加坡政坛后,百姓再也听不到这位叱咤风云一时的新加坡首任市长的名字,也看不到他的相片或公众活动图片。


一、王永元先生简介:我略知的王永元市长、国家发展部长–一位反英、反殖民主义意识强烈的华裔右倾政治领袖

(一)六十年前的十二月份(19571221日)是王永元先生和王邦文先生为人民行动党赢得新加坡市议会(Singapore City Council选举最有历史意义的片刻。殖民地各族百姓首次见到两位会说华语的华裔青年政治领袖(王永元:32岁,王邦文:28岁)分别当上了新加坡史上首位正、副市长;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随后为民尽心服务的近两年(1957-1959)期间,他们也交出了一份前所未有和令人可喜可贺的政绩。这证明了非“峇峇”或土生华裔政治领袖也有执政的行政能力和政治智慧。

(二)我认为其中一项重要政绩就是他们真诚地、大胆地向厌恶贪官污吏的社会大众展现了该党的反腐倡廉决心,并以实际行动奠下日后民选政府的廉政建设基石。双王领导下的新加坡市议会推出的亲民和实实在在为民服务、请愿的鲜明和诚恳姿态为新生的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PAP195411月成立)奠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果然19595月末的新加坡自治邦首届立法议会选举该党获得了压倒性(一个新政党首次参选就赢得54.1个百分点选票和51总议席中的43)胜利。该党决意扫除腐败的大张竞选海报是,以大扫把图片为鲜明的标志,此非常形象化的绝招一出,它的竞选战略意义深入民心和直击执政党要害(林有福领导的人民联盟政府)。至今,此历史辉煌一幕对建国一代百姓的记忆犹新和津津乐道的生活话题。【注三】

【注三:
1)新加坡人口结构和社会特色简介。196589日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移民社会,目前公民约有400多万,国土面积月7百多平方公里。华人后裔占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马来族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后裔分别百分之十五和七,其余是欧亚混血后裔。宪法规定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政府部门行政和法庭的语言以及学校的授课媒介语(除各族母语的教导);宪法也规定马来语、英语、华语和印度淡米尔语都是官方语言,并推行宗教信仰自由和各族相互容忍。
2)王永元的一连串市议会改革措施、言论是否过于偏激,甚至被批为胡搞一通,旨在为个人累聚政治资本?根据当时的时事评论,尤其是来自受英文教育族群的反应和和英文报刊的指评,人们认为王永元和华校教育市议员在搞共产党式社会革命、目标是对付和清洗殖民地官员。但是客观地审视一番,此类充满怨恨、控诉的反英和反殖民和争取独立自主的言论是在当时亚洲政治环境普遍情况。二战后亚洲大部分民族先后获得独立对新加坡部分激进派华裔政治领袖肯定带来一定的冲击。较早的马来亚联合邦的诞生(1957831日)更激励和加强了新加坡各族群政治领袖要争取独立自由的愿望和决心。
3)王永元市议会去英殖民化的举措让大部分亲英百姓和公务员非常受不了。其中让社会大众和经常处于被动的林有福政府震惊的是,他主张废除象征市议会权力的权杖(负有明显的去英、去殖民地化的动作),不住市长官邸和允许公众人士出席市议会会议(反英政治传统)以及争取平等使用各族母语的单方面行动,同当时“峇峇”华裔政治人物 - 林有福首席部长领导的亲英政府的立场背道而驰。】

二、两位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华裔重量级政治人物对李光耀党领导权造成极大威胁。

(一)已故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先生(1923-2015,来自客家后裔“峇峇”或称土生华侨家庭的留英剑桥大学特优秀法律毕业生)的早期政治生涯(五十年代自治邦成立前的立法议会),经常给人们印象是是威风凛凛、辩才一流的政党领袖。但他在自己党内、外曾先后面对两位竞争对手的凌厉挑战,因此引发了自治邦五年(1959-1963)高潮迭起的政局,动荡一时的社会。

(二)1957年岁末的新加坡市议会选举造就了一位戴眼镜文弱书生–但是具有领袖魅力的演说高手王永元先生。当时他在党外的声誉和党内势力足于抗衡最高领导的李光耀。这也是李光耀本人没预料到一位受西方高等教育的温和派同僚、曾出任新加坡市首任市长一职(1957-59)的王永元先生(Ong Eng Guan, 1925–2008)会是最可怕的党权力挑战者。王永元也是1959年首届自治邦立法议会选举党内候选人得票率(77%)最高的一位。两虎相争的局面出现只是时间问题了。

(三)李光耀也在自己对手的身上发现了自己的炫目弱点–当时还不能在公众场合有效使用华语和闽南语炫耀自己的动人心弦的政治演说,以直接传达重要信息给华裔居多的新加坡选民。(1957年的市议会选举前,约有23万华裔居民或称为不同于“峇峇”或土生华侨的“新客”华侨获得了新加坡公民权和投票权。他们是必须争取的对象)

(四)同李光耀比较,除英文外,王永元掌握华语和闽南语的能力特强(早年在马六甲生活,他的马来亚语也不错),李内心知道王在这方面远远超越自己。就如林清祥一样,王的演说内容不但符合民情、又具煽动性、令多年怨气无处发泄的多数华裔百姓听了十分振奋(公开反英和反殖民地主义)和引起共鸣。媒体报道说,他的街头演说和群众大会场面,经常出现台下观众挤得水泄不通。据说他个人流露的超凡领袖魅力也是吸引观众和选票的主要因素之一。【注四】

【注四:王永元先生马六甲出生的闽籍华裔,具有中、英教育背景,也会说马来话;他是留澳洲墨尔本大学会记系毕业生。在澳洲他也曾出任当地亚洲学生会领导,早已展现他具备的领袖素质。有关谈论王永元前市长及其政绩较详细资料,大家可参阅,(1)中国学者欧树军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在“观察者”网站于2013-04-09 发表的一篇专文:“王永元与“为人民行动”—被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遗忘的先驱”。(2)我所知道的李光耀(LKY Whom I Knew)”第127页,作者陈加昌。观察者网编辑甚感惊讶的是,新加坡“对于这样一位居功甚伟的元勋人物”,官方资料中“却只字未提”。新加坡媒体老前辈陈加昌先生也具有类似的看法。

(五)另一位是纯华校出生的著名闽籍工运领袖林清祥先生(Lim Chin Siong, 1933–1996. 中学程度,当时就读“南洋华侨中学” 。年纪轻轻就拥有超凡的演说能力和领导素质 )。他和其他工运基层领袖组成的政党 - 社会主义阵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半期的排山倒海政治攻势几乎击溃了同样是一群书生型政治人物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注五】

【注五:为何说林清祥对才智绝顶的李光耀,也是一位可敬畏的政治对手?因为他拥有来自工人阶级和属“新客”(中国出生的移民)庞大华社族群的鼎力支持(可靠票仓),而受英文教育的李光耀、吴庆瑞博士和杜进才博士为党的核心领导的主要支持票是来自人数相对少的“峇峇”(土生华侨)家庭。在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到退出马来西亚独立前的这段时间(1959-1965),林清祥(63年初已经被逮捕入狱)、李绍祖医生和谢太宝博士等领导的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对李光耀、吴庆瑞博士和杜进才博士为核心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曾作出凌厉无比的政权挑战。】
  
三、市长王永元对新加坡社会改革和政治发展的贡献

(一)这是指王永元先生当上新加坡市议会的十六(19571223-19594)个月领导时段所做出的轰轰烈烈业绩而言,相信至今这是大部分人还认可的事实。从容、客观地回顾王永元的市议会政绩以及他和同僚们推出多项政策、措施,我们上网谷歌搜索一下他的个人资料和表现,对时事较有接触的国人不难发现他留下不少宝贵的非物质遗产或社会制度。他和团队在市议会期间留下来的宝贵行政实践经验对日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治里社会之道提供了有用的启示。

(二)譬如说,今日大家熟悉的议员们定期接见选民以更深入了解民情以及他设立的《公众投诉局》(Public Complaints Bureau)以便让百姓可以直接举报市议会职员的违例、办事不卖力(迟到早退、上班期间阅报等)或渎职或受贿等违法行为。此大胆和创新之举,显然表示他是对1952年殖民地政府成立的《贪污行为调查局》(Corruption Practices Investigation Bureau,简称:CPIB)完全没有信心。

(三)英文媒体曾一度指评王永元主导的市议会是在进行“共产党”式的管理。其实他是灵活地借用议会有限权限打击行政效益极低的林有福首席部长领导的人民联盟政府,同时大肆暴露政府各部门的贪腐事件;他的鲜明反英、反殖民地主义言论,也让英殖民地总督十分难堪。

(四)藉此战略他一方面为自己的党建立勤廉爱民形象,另一方面又展示了自己的高领导能力和大幅度提高他个人的声誉。当年的年轻一代学生和劳苦大众无人不知道他是会讲华文、福建方言的“红毛”(受英文教育者的别称)市长–人民市长称号由此诞生。人民和市政府官员的距离渐渐拉近。

(五)他成功地以平民身段同百姓打成一片,真正“为人民而行动”劳动公园的开辟(今日称《加冷公园》)便是一个例证。他首开先例通过百姓和官方机构携手合作(马来语:Gotong Royong)共同耕耘去取得劳动结果。他亲身拿着大扫把同百姓扫清街道垃圾是另一个令人至今难于忘怀的亲民和革命性举动。这一把扫把图片成为人民行动党1959年立法议会选举海报的主轴,意即扫除社会的一切不平等和腐败事件以及不卫生习惯(决意铁腕护廉政、劝人民守法、要求百姓培养卫生习惯,如别随地吐痰、乱抛垃圾等)。

四、小结:他是在党争败下阵来的悲剧人物但也是一位令我个人敬佩的社会绅士、政治人物。

(一)事过境迁半世纪,我们不难看出当年王永元同李光耀之间的敌对关系是源于权力与地位的个人利益之争(争夺党最高领导权–秘书长一职,也就是总理一职),不是因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分歧而斗,否则他同整批左倾工运领袖一同成了政治犯而入狱(指1963年初的“冷藏行动”)。古语说,“一山不能容二虎”是千古不变之理,结局是其中一位得脱离此权力核心19606月王永元被人民行动党开除党籍后,他自组人民统一党继续他的民主政治斗争。

(二)他奠下战后本土政治家的应有风范。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一句少有人要争辩的结论。比这结局更悲惨的中国历史人物是因无脸再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的楚霸王项羽;而秉持“拿得起、放得下”正常、健康心态的王永元前市长、国家发展部长果敢地选择在岛国内自我流放–19656月辞去芳林区席位,从此消失于公众场合,再没有对外(尤其是媒体)讲话或写政论,也没有移民国外做寓公,而是默默地退出政坛一直到他离世(2008)为止。【注六】

【注六:
1)为什么王永元在党内斗争和党外竞选都最终败下阵来?后人常问为什么一度声誉响彻云霄和地位如日冲天的王永元市长在195963初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后,自己又以最高票赢得芳林区议席,反而在党内势力日渐趋弱?

2)依我个浅见,主要原因有三点:
、党秘书长一职争夺战使到足智多谋的李光耀尽速全面巩固留英派核心层领导成员(如吴庆瑞博士、杜进才博士、贝恩、拉惹勒南等)的团结和采取一致立场,并处处孤立留澳派的他。二、虽然彼此间的反英、反殖民地主义立场相似,王永元的人民统一党无法取得大部分左倾华校工运领袖(后来都是脱离行动党后组成社会主义阵线的领导群,如林清祥、方水双等)和部分英校知识分子的支持和信任。原因是他们的票源(华文教育群和劳苦大众)几乎一样,所以造成鹤蚌相争,行动党因此渔翁得利,从杜进才博士在悟槽区和拉惹勒南在甘邦格南区的险胜证明此观点。三、王永元的势力范围仅仅局限于芳林选区,他的外围影响力是借助左倾华裔政治领袖。一旦两党对立,他领导的人民统一党就成为一头无翼之虎,他提出的16项挑战行动党的决议案,以赢得左派领导层的支持(如释放政治犯和团结工运)也没有起大作用。1963年举行的第二届立法议会选举,他派出竞选的46位候选人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他本人的芳林区议席)佐证了这个观点。】

(三)闭目静思王永元前市长在市议会执政期间所留下的政策烙印、痕迹和制度以及他如何赢得民心与了解民情的努力和奋斗事迹,无可否认地启示了后来人民行动党执政之道和方向,尤其是对极愿意学习他人或政治对手之长处、观察力超凡的李光耀本人(如王永元能够用流利、简易华语和福建闽南语对百姓发表政论、在街道同百姓部分彼此一起大扫除和带给他们水火电供应等亲民、爱民策略都是王永元的政治特长和特质)是起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其中之一就是新加坡第一代建国元老为未来政治领袖制定了一套高标准,在他的心目中,他们必须具备的素质、资历:如大学毕业优秀生、洁身自爱、有献身和牺牲精神和要件:掌握多种官方语言和具备政治敏感度高、洞察力)。


新加坡共和国  武吉园 沈园主
公元20171221日(星期四)午夜


附录(殖民地时代新加坡社会和政府组织概况):
1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岛后,便决定逐步将它开辟和发展成一个区域性大商阜和大港,每年所得税收填满大英不列颠帝国国库,英国财政部不需要拨款维系殖民地政府的常年开销;岛上居民有华、巫(马来族)、印、巴和欧亚混血后裔,1950年总人口已经达到100万人。1951922日新加坡镇(Town of Singapore)升格为市(City of Singapore) 并设有市议会来管理此市上百万人口的衣食住行。当时受委市议会的主席是能操多种语言和方言的麦尼斯先生(Percy McNeice)。
 219571221日新加坡市举办首次市议员公开选举(席位共有32),参选的人民行动党 (PAP) 14名候选人一出就赢得了13席,成为单一获得最多议席的政党,因此取得市议会行政管理权。获得胜选议员之一的党财政王永元出任市长一职,因此首次尝到直接为民服务的机会。
3)此前的市议会成员是受委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岛上各处的水、电、煤气供应以及街道、桥樑和街灯等的建设与维修;教育、劳工、卫生和内安等事务是属林有福民选政府的管辖领域,新加坡立法议会(李光耀、林清祥、吴秋泉等是立法议会的反对党议员)则负责制定法令,国防是英国驻军的任务。

4)根据媒体报道,其他市议会席位则由以下政党赢得:(1自由社会党 (Liberal Socialists Party, LSP,由进步党 和民主党合并而成)  32人得7席,(2)劳工阵线 (Labour Front, LF) 16人得4,3)工人党 (Workers Party, WP ) 5人得4,4 巫统马华联盟/华巫联盟 UMNO/MCA Alliance) 3人得2个席位和(5)独立人士11人只2人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