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日星期五

新加坡建国一代谈历史:回忆建国一代领袖的贡献 - 他们的团结一致和持续耕耘,带来半世纪后的繁荣新加坡。


新加坡建国一代谈历史



回忆建国一代领袖的贡献 -
他们的团结一致和持续耕耘,带来半世纪后的繁荣新加坡



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五日成立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首届的九位内阁成员超过半数(至少七位)是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其中两位持有博士学位:杜进才和吴庆瑞),他们是英国和澳洲著名大学学成归来的各领域专业人员。在当时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有如此高资历内阁阵容是少有的。因此,他们给外界的第一个印象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但也是一个毫无执政经验的学者型内阁团队(有两位曾是殖民地政府的民事服务部门高官:吴庆瑞博士和有律师背景的 K M贝恩,没有一位是来自武装部队),队长(总理)是从事律师业务的李光耀,毕业于赫赫有名的英国剑桥大学法律系(他获得该大学一等双重荣誉学位)。
注一

注一:

1六位华族阁员教育背景:李光耀(出生于新加坡剑桥大学法律系)、杜进才博士(伦敦皇家医院生理学博士学位,来自马来半岛的霹雳州)、吴庆瑞博士(伦敦经济学院博士,出生马六甲)、王永元(来自马来半岛的柔佛州,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会计系,曾出任澳洲亚洲学生会领袖)、王邦文(来自雪兰莪州的吉隆坡,毕业于马来亚大学)、杨玉麟(莱佛士学院毕业);一位马来族阁员:阿末易卜拉欣(来自槟城,工运领袖,可惜英年早逝,一九二七-一九六二);一位斯里兰卡族阁员:拉惹勒南(来自森美兰州,留学英国)和一位欧亚籍人:KM贝恩(来自槟城,英国牛津大学法科硕士)。至今(二零一五)健在的第一届政府阁员仅剩一位沉默寡言、温文有礼已达八十六岁高龄的王邦文,(能操三语:华英巫;一九八四年离开内阁后,继续当国会议员到一九八八年退休)他也是新加坡第一任内政部长(反贪腐和反黄色文化的悍将之一),后来的教育部长、劳工部长(现改称:人力部)、环境部长和交通部长。

2 19596月初成立的第一届内阁的部长年龄一览表:
出任党秘书长和总理的李光耀仅是36岁(1923-2015),最年轻的阁员是30岁的王邦文(1929 -,内政部长)和32岁阿末易卜拉欣,最年长的阁员分别是KM贝恩46岁(1913-1990,劳工兼律政部长)和拉惹勒南44岁(1915-2006,文化部长)。杨玉麟(1918-2012,教育部长)和吴庆瑞博士(1918-2010, 财政部长)分别为41岁,任首届党主席的杜进才博士(出任副总理一职)也不过是38岁,王永元34岁(1925-2008,国家发展部长)。李光耀、吴庆瑞博士、杜进才博士、拉惹勒南和杨玉麟都是年龄上九旬才离世的高寿者。

3 他们的另一共同的人生经验,就是大家都经历过二次大战洗礼的青年人,大部分人目睹了白人殖民地政府部队在抗敌时的软弱、组织上的松散和对百姓安危不负责任态度以及亚洲人(日本皇军统治新加坡三年八个月;新加坡改称:昭南岛)蹂躏和屠杀亚洲人的骇人一幕。这种寄人篱下和命运任人主宰的惨痛经历使这批有识之士萌生了有朝一日我要当家自主的抱负;相对来说,他们倾向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重点在为大多数的百姓谋福利。】



九位部长人选代表了新加坡社会四大族群(华、巫、印以及欧亚籍同胞)的精英和有志献身的领袖们,同时彰显了在朝政党(名称:人民行动党,党制服:全白衫裤,党徽:闪电为标志)准备全力以赴,在世界二战后快速建立一个多元化、廉洁和公正平等的亚洲社会的坚定目标与雄心。

对首次上台掌政和由年轻成员组成的内阁来说,这种承诺肯定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因为新加坡是个天然资源匮乏的小岛,种族多,人口少。它仅有的明显优势就是其战略性地理位置,恰好处于东、西(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之间)航道的交汇处(马来半岛最南端),百多年来扮演着繁忙的区域货物集散港角色,没有本身制造业可支撑经济可言。

首任外交部长拉惹勒南在一九七十年代后期的某一次轻松的小场面,笑谈他们在英国伦敦求学时期的政治交流舞台“马来亚论坛”对新马两地后来造成的巨大影响。他说学成回归新加坡后的当年“论坛”参与者继续相聚和商讨,结果演变成一个志同道合的政治组合(人民行动党在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月二十一日诞生)而他们其中几位留英同学也成为了新政党的高层领导,展示和包容了一个来自不同出生地、不同种族文化和家庭背景政治人物的大汇集。他形容此团队为“天合之作”,百年不遇之一次巧合。【注二】


【注二:
“马来亚论坛”Malayan Forum)是由吴庆瑞博士同马来亚半岛知识分子(如马来亚的敦姑阿都拉曼、敦拉萨和林建才等)在留学英国伦敦期间发起的一个谈论战后新、马独立议题的非正式交流场合,但却吸引了不少有抱负的留学生参与交流,其中包括了还在剑桥大学学习法律的李光耀等。回国后,在杜进才博士的建议下,他们联合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左倾工运和中学生领袖于19541121日组建声势浩大的人民行动党;建党之日,马来亚政治领导敦姑阿都拉曼(后来的马来联合邦的第一任首相)也亲临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Victoria Memorial Hall)现场祝贺。】


虽然其中几位是属重量级内阁成员和可以独挡一面之才(如杜进才博士和吴庆瑞博士等),但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拉惹勒南指出是他们能够长期的保持紧密合作(三位核心领导:李光耀、杜进才、吴庆瑞保持了近二十五年的内阁成员工作关系),一心围绕在以李光耀为权力核心的领导班子,共商大计,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才华,为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加坡而奋斗一生。

一九六五年独立自主后,政治人物的团结一致和社会稳定给了新加坡建设和发展的绝好机会。经过了一代人(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九五年)的努力拼搏,凭借他们的政治智慧、超凡毅力、胆识(铁腕治国、经济挂帅)和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如眼明手快逮住冷战时代对有利于经济建设机遇的到来和西方、日本等国游资向外找廉价劳工和市场),在第三世界圈子里新加坡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社会和经济“奇迹”,并由此迈进了第一世界。【注三】


【注三:今日的新加坡被世人普遍认为是秩序井然和廉洁守法的社会、政府行政效力高、街道整洁和通畅;新加坡政府除了取得持续的经济成长和提供就业机会以外,还成功解决了人民住宿问题。目前超过九成的新加坡国民是入住《建屋发展局》所建造的现代化高楼组屋。但是在取得物质高度文明和百姓生活素质普遍提高的同时,新加坡在非物质文明方面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例如多年来华文书写水平的下降,联合早报读者的大幅度下滑和精英主义等负面问题的出现。】



所以,要不是核心领导成员没走拉帮结派的路线或不曾在党面对危机之时趁机夺权或倒戈,否则新加坡很可能没有今天的繁荣和稳定。回顾行动党党内以往发生过的大、小危机,我们庆幸最后都没有造成核心领导的再次分裂(早期党内唯一惊天动地大分裂是发生在一九六十年代初:以华文教育者居多的左倾党领袖如林清祥和方水双等纷纷离党和成立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阵线”以及另一派系大将王永元的自立门户,组成“人民统一党”


例如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的新、马分家的政治事件,其他党内高层领导(如吴庆瑞博士和杜进才博士是最受看好的总理一职接班人)并没有趁机发难、逼宫,或要求当时几乎崩溃或六神无主的李光耀邦总理下台负责任。这一群理智的政治领袖痛定思痛,以大局为重,不仅不容许外来势力有机会见缝插针,反而更加团结一致,咬紧牙根另寻生存空间和发展之道。注四

脱离马来西亚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新加坡以独立主权国的身份在国际社会驰奔半世纪,战绩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注四

当时身为党秘书长和内阁总理的李光耀,他的早期政治生涯并非一路平川。首先,他得面对自己党内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左倾派系领导争夺党领导权的挑战。与此同时,引发权力争夺战的另一派系是来自在党内外已经威信十足的王永元。据外国学者的专著指出,在一次党中委选举,王永元获得的支持票数同李光耀平分秋色。要不是时任党主席杜进才博士之决定性一票投向李光耀,支持他当党秘书长,行动党后期发展和历史会全然不同。王永元在此回权力争夺战失败后也断送了自己在行动党内的领导地位。

再来是上台执政不久的人民行动党,在随后两次立法议会选举失败对党最高领导层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一九六一年芳林选区和安顺选区的补选相继失败;在前者输给了王永元,在后者则被工人党的马绍尔律师击败),李光耀为此事件准备辞官以承担责任,因此要求党主席杜进才博士继任;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日发生的种族暴动后,李光耀再次打算交棒给杜进才博士,但深明大义的后者和其他高层领导坚决要他继续干下去。李光耀的总理一职一直持续到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交棒给吴作栋为止,将近三十一年的政治生涯。此后,他继续留在政府内阁当资政到二零一一年大选结束;在二零一五年三月二十三日去世前,他还是丹戎巴葛集选区的国会议员,一共为该区选民服务了一甲子,也为新加坡共和国付出了一生的新血】




新加坡共和国 


武吉园主  201543日星期五(公共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