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7日星期五

一九七四年“拉裕”号渡轮骑劫事件 - 侧面窥视战后三十年日本和东南亚关系(四) (战后日本又趾高气扬重返东南亚)


一九七四年“拉裕”号渡轮骑劫事件

The Laju Incident 1974


侧面窥视战后三十年日本 - 东南亚关系(四)
战后日本又趾高气扬重返东南亚
简介:
二次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主要是指英、法、荷前东南亚殖民地宗主国)集团,本以为从此可以由白色人种独霸整个亚洲和中东区域(1945-1949中国处于国共内战状态,苏联同西欧对立,东南亚面对百废待兴和独立战争),但是意识形态的对峙骤然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打乱了美国的如意算盘。
自孙中山先生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用流血方式取得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成为一个民族国家,也全面冲击和加速了亚洲各国民族主义运动的汹涌澎拜浪潮。英国丢失了印、缅甸,法国放弃了印支半岛,荷兰被赶出印度尼西亚,只有美国本身还能牢牢抓住菲律宾。
原本是受美国军事管理的战败国日本(1945-1950年时期是个一半主权国)、因好战和侵略邻国而自我长期场处于受“孤立”状态(1930-1945),但由于局势的风云激变它反而获得了“咸鱼翻身”的大好机会。醒目的日本紧抓了此犹如天赐之千载难逢良机 老大山姆叔叔在1950《旧金山对日媾和合约》网开一面 (对东南亚受害国等的战争赔偿设定宽松的执行条件和条文解释)。原因是老谋深算的美国的优先考量是,急需在短期内培养和扶持日本做为围堵中国共产政权和越南(北越政权)对资本主义阵营势力与既得权益的威胁和挑战。于是日本扮演了西方防共战线的东方第一前哨战以及造成了中、日两国战后20年无法建立外交关系的障碍。【注一】
【注一。为何1930-45期间日本在亚洲、甚至是整个国际社会是处在“孤立”状态呢?主因是当时的经济和军事强国日本独占了大部分利益(夺取中国大部分土地和整个朝鲜半岛)以及在贸易上同西方争夺市场和资源。面对希特勒德国随时发动的武装侵略和外交威胁,西欧诸国对日本在亚洲的所作所为只能对它采取妥协的态度,可在国际上尽可能孤立它以示抗议。美国则采取隔岸观火的外交战略(包括大做武器售卖生意)一直到日本海军偷袭夏威夷珍珠港为止(1941年),才加入掀起太平洋战争。日本自1895年《甲午战争》军事击垮了腐败无能的清朝、获得极大的赔款以及1905年再打胜俄国沙皇军队,从此更大胆在亚洲大陆横行霸道,逐渐同在东南亚地区殖民地宗主国的英法荷产生了利益上产生不可避免的严重冲突。
1931918日(中国历史称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发动武装侵略,随后在次年31日建立《满洲国》,作为日本吞噬整个亚洲的基地以及确保战略物资(如在东南亚的石油、矿产和橡胶等)的不断供应。打日本帝国果然得逞,整个东南亚在1942-1945年都被日军占领和统治,该地域成为太平洋战争(日本对叠美国领导的联军)的主要战场。
一、
七十年代是多事之十年:发生多起改变世界局势的事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1969-1979)是国际政治踏入冷战(Cold War, 1947-1991)后期三十年的前十年。在这高度动荡的历史时段里我们见证了好多起对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形成有着深远影响的大事件。所幸它们没成为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单从亚洲视角来看,大家目睹了七十年代初社会主义两大领袖国(中苏两国)的彻底分道扬镳(1969年珍宝岛事件)、紧接着是中美关系解冻和美国总统1971年访问中国(破冰之旅)以及中国重返联合国、中日1972年建交与1978年秋签订了等待已久的和平友好条约以及七十年代末的中、美建交。
亚洲之外,当然另一不可忽略的大事件是伊朗国内动乱和油价飙升后产生的另一回能源危机(Energy Crisis)以及对世界经济给予的重大打击。【注二】
【注二:
1“冷战”何时开始?一般看法,冷战序幕是始于二战结束,两个不同意识形态阵营的领袖(美国代表西方资本主义集团和苏联代表社会主义集团)开始进行世界争霸和多方面(外交、经济、军备竞赛等领域)较劲后,掀开的一个长达近半世纪1946-1991没有直接和大范围军事冲突的历史序幕。战后因为双方都拥有了毁灭性核子武器,于是世界局势的稳定是处于恐怖平衡(Balance of Terror)的基础上。“代理战”(如越战和阿富汗内战等)和“外援”取代了“热战”(如两回世界大战),以进行两个阵营之间势力范围的争夺、划分和巩固。明争暗斗的目的是最终要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完成各自的霸业。
2上世纪七十年代可略举的另一部分对国际局势有重大影响事件,其中包括了:1973中东第六战争后的石油价格暴涨(造成首回世界能源大危机)与西方国家经济衰退与萧条、美国总统李察尼克松被逼辞职、19745月越战结束与财雄势大的苏联(油钱收入大增)明目张胆南下东南亚、1978年越南公然武装侵占红色柬埔寨国土以及导致了1979年春季的大规模中、越边境战。当时的世界动荡情况犹如处在1962年秋美、苏因古巴飞弹事件有一击触发世界大战,因为当时苏联老大哥与越南已签订了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条约,一旦后者被侵略,前者有义务协助后者。

19693月发生的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几乎引发苏联要对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国进行核子战,因此这很可能会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在获知美国尼克松总统不同意苏联的核子攻击战后,也就是说万一战争发生的话,基于战略利益考量美国不会袖手旁观,苏联最高领导勃列日涅夫才被逼放弃此对付中国的毁灭性计划。这是因为如果战争爆发,不准备守中立的美国军事优势显然是对苏联极不利。

此危机导致了中美敌视关系的松动、缓和和逐步修好。七十年代初的乒乓外交(1971410日美国乒乓代表团员史无前例受邀访问中国)便是最好的例证,随后双方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毛泽东和周恩来欢迎了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博士访华(1972221)和发表上海公报,多极世界终于诞生了。当时的媒体形容尼克松总统对华之行是改变世界政治的一周游。
二、
世界政治风云激变,随时引发改变区域格局的危机。
(一)美国和苏联全方位外交和军事较劲。二战后做为资本主义阵营唯一霸主的美国,原本是要好好地“修理”战败国日本,使它不再具备侵略他国的武装实力。但是变化莫测的国际政治原本设定治理日本的一套惩戒性计划。结果是日本反而成为美国的经济宠儿、外交小弟的战略前哨站(换来的代价:高速经济成长和资本主义阵营第二大经济体)。因为此时同样是不可一世和咄咄逼人的社会主义阵营领袖苏联及其野心勃勃图谋赤化世界的议程,显然是严重地威胁到美国的全球性战略版图和政治与经济利益。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的苏联集团也同样用有毁灭性或杀伤力强大的武器 原子弹。
(二)美国全力遏制骨牌效应论起作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国大陆共产政权的诞生(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以及随后发生的韩战(指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朝鲜半岛战争等因素,中国派了志愿军援助北朝鲜的金日成政权)、越战(二战后近十年的法国与北越之间的战争)更扰乱了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于是“遏制主义”占据了白宫主人围堵中国及其共产思想外溢的外交和军事战略考量。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南越和泰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战略伙伴和军援的受益者,明显的亚洲两极分化是欧美列强最乐意看到的政治格局,也是苏联集团虎视眈眈等待下手的时机。为此美国于19549月联合亚洲和欧洲部分国家共8成员成立了东南亚公约组织的集体防卫同盟,一直到19776月解散。【注三】
【注三:1历史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法越战争1946 - 1954)中法国越南两国之间最后一场战役,該戰役发生於1954,由北部部队领导的越南全面击垮了法国军事势力。由此法国势力从此全面撤出印支半岛,随后的日内瓦会议决定将越南划分为南、北越两个国家。但基于战略和地缘政治的考量,美国雄心勃勃地介入该地区长期的政治与军事冲突;自哈里杜鲁门总统开始,艾森豪威尔、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和李察尼克松总统,白宫长期忙着处理越战问题,极度劳民伤财,反战街头示威成为当时的生活常态。更让人惊讶的发现是1971年美国经济史上首次出现了贸易赤字,以后逐年增加。这也许是尼克松总统被逼停战的主要因素之一。2战后的马来亚半岛也陷入高度动荡局势。因权力分配的谈判失败,在抗日战争中有贡献的马来亚共产党部队选择走入森林和地下同英国殖民地政府进行武装斗争,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止。
(三)为何美国选择二战主要敌人为亚洲首要外交、军事战略伙伴?在比较和选择日本和菲律宾或泰国三者之间为亚洲主要军事和外交战略伙伴之关键决定,美国宁愿舍弃战时最可靠的盟国之一的后者(菲律宾)。白宫主人宁愿冒险释放出一头暂时受伤和处于卧薪尝胆阶段的亚洲猛虎。
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工业基础设施在二战期间其实是未经严重破坏,其高素质的日本国民是有能力为国家迅速带来经济复兴与社会稳定,而且不会拖累美国。美国背后的更重要考量是,要在听命于自己的日本(与韩国)领土上名正言顺地设立长期的军事基地(如横须贺、佐世保和冲绳岛等),以便一劳永逸在近距离内围堵和锁住苏联(今日的俄罗斯)、中国和越南(当时的北越)势力对外渗透,符合美国在亚洲的外交和军事战略利益。
三、
天佑战败国又制造奇迹: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日本战后再次以经济强国姿态杨威国际、东南亚社会。为何有此局面出现?由美国一手包办和签署的1950《旧金山对日媾和合约》(Peace Treaty of San Francisco or 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解救了被战胜国严厉惩罚的日本,在合约中有关战争赔偿(对亚洲二战受害国的赔偿)条款给予宽松解释。因此,日本不但恢复了主权国地位,又获准建立国家自卫队,还获得美国的财务辅助,得以重组经济和快速提升出口创汇能力。在1956年日本如愿以偿重返国际社会和成为主要组织(联合国)成员,结束了它自1933年以来悍然退出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 联合国之前的国际组织)后长期呆滞的国际孤立状态。这项原本对日本惩戒政策的急转弯是,当时整个国际社会包括英国、法国和荷兰等都感到极大意外和一时不知所措。
(二)为重整经济和居于美国核子防卫保护伞之一,日本不惜在外交上事务上以美国唯首是瞻,充当亚洲反共阵营的最前线。在美国的多方面 “照顾”下,曾一度在亚洲横行霸道超过半世纪的战败国日本,它的经济又有机会再次强势崛起(1945-1970)。果然,战后高速成长的日本经济强劲几乎打遍整个亚洲、欧洲和北美各国无敌手(日本优质家庭电器用品和来势汹汹的汽车出口,逼使欧洲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策),独领风骚30年(1945-1974)一直到首次世界能源危机(1973 Energy Crisis)爆发为止。经管如此,凭借其以科技为基础的经济优势,高昂的油价并没有过度打击日本的出口和外汇收入。
1979628-29日,日本继续成为参与东京举行的第五届七国经济高峰会议(G7 Economic Summit, Tokyo 简称“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是世界主要工业国(七国:美日德法英、意大利和加拿大)商讨政策的论坛)的唯一非白人国家成员和亚洲国家,风头十足。至今日本参加了四十届会议(2014年),自己也举办了五回(1979年的第五届、1986年的第十二届1993年的第十九届、2000年的第二十六届和2008的第三十四届)。其实,自六十年代末日本的经济实力的影响力和作用之大超越了亚洲区域,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要角了。
(三) 确确实实不可思议的一点:日本成了战后东南亚经济建设的救世主。本来是属侵略国和战败一方的日本,在山姆大叔的辅助和照应下,有了机会能够在战后二十年,以原有的工业实力、不断改进的科技和全体国民的勤奋苦干再次取得了辉煌经济成就。这奇迹或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既令国际社会跌破眼镜、羡慕和妒忌,又令东北亚(尤其是中国和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各国再次担忧(日本重整武装的可能性)和气愤美国竟然对这个曾经是穷凶恶极的侵略国给予如此“厚待”。
富有和持着优越组织能力的前侵略者又再次“南进”和“慷慨”解囊帮助二战受害国(首选是东南亚国家)提升生活和教育水平。日本以“战争赔偿”为基础的锋利经济外交攻势让当时经济相对落后的东南亚诸国陷入既感兴奋又难堪的处境,因为他们急需要这方面的“援助”。战后和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各国民族英雄(印尼苏卡诺等)确实需要外来巨额资金、科技和专家来进行社会与经济建设,但在亚洲只有一个曾经侵略和蹂躏过他们的国家 那就是仅有日本具有此经济条件、财务能力和发展策略以及美国的军事和外交撑腰;英荷法前殖民地宗主国在这方面确实无能为力,因为他们也在忙着各自的经济复兴与社会建设大计。
日本的经济实力最终为它带来了梦寐以求的政治影响力和外交优势。其实,这是该国可预期和必然获得的成果 经济、政治和外交战略目标。【注四】
【注四:在美国的安排下,日本成了唯一资本主义国家成员获得参加1955年第三世界国家领袖(如中国周恩来总理、印度尼赫鲁总理、埃及纳塞总统和印度尼西亚苏卡诺总统)在印尼西爪哇岛万隆市举行的首届 亚非会议Afro-Asian Conference/Bandung Conference);当然经多年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建立的经援关系的基础上,日本外务省(外交部)在雅加达独立宫说话肯定起了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打通苏卡诺总统这一关,做为会议主办国的受邀国出席大会就不成问题了。】
四、日本经济大国地位对战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影响。
(一)战后另一件政治奇迹:日本发挥东南亚外交淋漓尽致,几乎是一马平川。今日回顾和令人惊讶的是,二战后日本不费一兵一卒, 仅仅在20年内(1950-1970)通过精心泡制的所谓“战争赔偿”外交政策(就是指以物资和劳务对二战期间受害国当给予赔偿为基轴的“吉田茂主义”外交武器),顺利拿下了长觊觎的东南亚大市场、牢握了战略物资(石油、锡、树胶、木材等)供给以及逐步建立自己回返国际大社会的有利条件。
在国际和东南亚外交层面全力以赴展现它是一个极爱好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的国家。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吉田茂主义”(Yoshida Doctrine)外交攻势及其附带的经济甜头逐渐改变了东南亚国家原先对日本持有的敌意、猜疑和不信任态度。日本取得同样重要的一项成就是外交胜利,它成功地排挤了苏联势力(通过军援和贸易)在印度尼西亚(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建立桥头堡的机会。
(二)在美国的纵容和庇护下,日本以和平手段似乎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美梦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处在世界和平初期几乎毫无对手(如英法和荷兰等国)的竞争下,做为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支援国,日本独享协助构建了整个东南亚经济发展构架的机会,使到双方的经、贸关系更紧密联系在一起。东南亚的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成了日本商品(如重机械、交通运输车辆、电气和电子器材等)的重要消费市场(新加坡也做转口贸易)。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占有经济和科技优势的日本,确实在战后为亚洲和东南亚区域的社会与经济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亚洲经济四小龙(南韩、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之能脱颖而出大部分成果是借助日本的投资、科技和双边贸易【注五】
【注:何谓“大东亚共荣圈19408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为德国驻日大使奥特举行的招待会上,首次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此概念。此圈子内的地域范围包括了亚洲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亚(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大洋洲、南亚和阿富汗。土地面积合計7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8亿日本本国与满洲国、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地区及其星罗棋布的岛屿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但是要执行和实现此战略的目标,必须解放此区域,赶走西方殖民地宗主国。至于是否会让各民族在自各的土地上独立自主,这是个打问号。
五、
日本可能向亚洲受害国为自己的二战侵略行为(包括“慰安妇”和屠杀平民事件)道歉吗?结论是:不会的。
以我个人看法有三个:
(一)日本是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亚洲第一大经济国,还是紧持着“老大永远不会做错事”的心态。现在做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以及在国际政治与经济层面起着影响力的国家是,更难于放下身段说一声 “对不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掌权的右派和极右派政治集团认为道歉带来的代价太大了,也违背了前代留下来的国家使命。道歉就等于承认侵略和错误,也就破坏了日本是礼仪之邦的美好形象和断送了该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
这类似是而非的论调在战后一代成长的日本极右派政治领袖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安倍晋三和较早出道的小泉纯一郎前总理是典型的代表者(安培晋三是属一级战犯岸信介首相的外孙子)。生于1948年的河村隆一(Takashi Kawamura,今日名古屋市长)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之存在而这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则是另一狂妄到极点的例子。
(二)自认是二战时期的亚洲区域“解放者”,甚至是“解放英雄”更不是“侵略者”。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的“脱亚入欧”运动的成功使到日本统治阶层坚信自己有能力同西方列强抗衡(两次击败俄帝国军队)和建立区域霸主地位。在1940-1942期间,日本确实先后军事击垮了英法荷部队,让亚洲各民族有机会争取独立自主和建国。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印度和巴基斯旦等都在太平洋战争后诞生的国家。在社会与经济建设方面,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在内都是受益于日本的一群中小型国家。注六】
注六:战后日本社会和国民努力塑造爱好和平形象的目的是,在淡化二战时留下的穷凶极恶黩武主义者的历史背景。在1980年代自民党领袖中曾根康弘(Nakasone)当首相后渐渐起了变化,因为他开始参拜靖国神社(在1978年秋季因为内设置了二战一级战犯,如东条英机首相等的牌位。由此开始,日本天皇避开了此神道教寺庙),触及了二战期间亚洲受侵略和受害国政府与国民的敏感神经处。
经他有意、无意开此先河后,后继的自民党派系首相和部分内阁部长视此为先例,不再顾忌邻国如中、韩朝等国的感受或抗议。到了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当政的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如毫无顾忌地修订原有的和平宪法和对以往战争侵略行为坚决不向邻国道歉。再加上日本教育部对历史教科书有关二战侵略邻国事件给予不同的解说和极端右翼政客的兴风作浪,使到东亚局势更是暗流汹涌!他们两位是属未曾经历过二战的新一代日本政党领袖,没有历史包袱,可持有不同的看法,可用模糊或片面的历史知识来否认日本皇军二战的残酷暴行。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争取和致力实现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相对称的意愿。例如早在七十年代初,基于经贸密切往来因素,南非白人政权(1948-1994)曾一度以“荣誉白人”(Honourable Whites)来看待日本人,免受到对有色人种和黑人的歧视待遇。这使到有人种优越感的日本人更加觉得飘飘然!】
(三)膨胀种族优越感的继续作祟 怎可向劣等民族致歉的心态。明治维新运动(Meiji Restoration Movement 对外向西方学习吸取科技知识,对内不断改善管理制度和提高生产率)开始后,本来就是内心自认是亚洲领导者的日本帝国的如意算盘,就是是一统亚洲地域,独霸一方以抗衡西方势力的入侵。二战后日本能在短期内通过高新科研成就和高效管理制度取得快速经济复兴并超越绝大部分西方列强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罕见的成就或称奇迹又自然而然更深地激发了日本人的种族优越感扑灭了可能要反省战争罪行的(有预谋对平民的大屠杀:中国南京、英殖民地时代的新加坡和菲律宾马尼拉)火苗
【注七】
【注七:日本人永远不会忘记185378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海军准将马修佩里舰长用大炮轰开幕府时代的日本锁国大门,带来的耻辱、教训和启示;此事件也造成了日本极度排外的心里因素。日本人认识到只要拥有了先进科技和武器是进入世界强权政治的门槛,所以,更不会忘记两颗原子弹威力带来的惨痛后果。日本战后卧薪尝胆和默默耕耘20年,借助科技、管理和勤奋奇迹般地把经济搞上来了,成为欧美经济先进国的强有力竞争者。在科研领域日本一点都不落后于任何国家,今天的日本学者和科学家是亚洲人种中获得诺贝尔奖人数(共有22位)最多的国家,人口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在这领域远远被抛在后头。由此推论,日本国民不产生种族优越感才怪呢

公元2017127日(星期五晚)

新加坡共和国  武吉园 沈园主


注:七十五年前(1942-2017)的今天,日本皇军已经四方八面包围了在抵抗中的新加坡联军,其中包括本地的华人义勇军部队。第二天(1942215日)晚间8:30分,英军领导的联军向日本山下奉文中将(Yamashita Tomoyuki)率领的日本皇军弃械投降,十万军人顿时成为战争俘虏。日本皇军再以检证为借口,三天内大举杀害上万(据估计在五万人以上)新加坡壮丁(18- 50岁),以报复他们协助中国大陆进行抗日活动。


新加坡岛也改名为“昭南岛”,受日军占领和统治三年六个月(19422–1945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