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星期二

回忆亚洲与新加坡领袖、名人的点点滴滴: 我最敬昂的林文庆博士(10 - 03)


回忆亚洲与新加坡领袖、名人的点点滴滴

我最敬昂林文庆博士
1869-1957
一位忠贞为国爱民的新马华社非凡领袖
10 - 03

“1941年,在日寇的刺刀下,违心接受华侨协会会长的职务。战后,他对此深感内疚,闭门谢客。1957年元月,林文庆在新加坡逝世,终年88岁。临终遗嘱将他五分之三的遗产和鼓浪屿的别墅故居捐献给厦门大学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一、        简介二战历史事件:日据时期的新加坡

(一)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凌晨日本飞机在新加坡上空投下第一颗炸弹的第一刻,我们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据点的小岛正式卷入了太平洋战争。一九四二年二月中旬人数仅有两万多人的日本皇军(第二十五军)击溃了新加坡的英国联合部队,并全面占领了这个英国远东军事基地。新加坡和马来半岛上各族百姓(华族、马来族、印度和欧亚混血后裔)从此开始过着三年半的铁蹄生活,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为止。【注一】

注一:

(1)1941127日(美国时间)日本帝国海军以极低成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成功。与此同时,由日将山下奉文领导的陆军精锐部队(第二十五军)横扫印支半岛和马来亚半岛,无攻不克。紧随而来的得意战果是日军于19422月中旬成功占领了英国在远东最大、最现代化军事基地 新加坡港。自世纪初的 “日俄战争190428 ─ 190595)成为胜利一方后,日本首次尝到了有色人种打败白色人种的胜利滋味而沾沾自喜,此刻的日本大和民族优越感几乎冲到了沸点。他们从而坚信他们才是亚洲大陆的真正统治者此后的三、四十年是日本军人和政治人物在东北亚和东南亚横行霸道的黑暗岁月!


(2)虽然在亚洲大陆碰上了中国的抵抗(1937年开始),对日本的侵略计划造成了严重阻碍,但是日本皇军不顾后果还是挥师南下,继续以赤裸裸的武力为东南亚殖民地百姓赶走了英法荷殖民地统治者;其实,日本的真正目的是在掠夺和垄断当地战略物资(石油、锡、橡胶和农作物)以及为美国领导的盟军的反攻进行充分准备。不可一世的日本政府自诩以民族 “解放者” 的高姿态在各地耀武扬威和进行族群(华巫为主)分化政策,尤其更严厉、残酷地对付“新客”华裔侨民(因为他们是受华文教育、讲华语和讲方言),甚至杀害中国外交官(驻印度尼西亚使馆人员)。日本军人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国际法放在眼中。所以,当时新加坡华社成员的悲惨处境和命运大家是可想而知。

(二)日军入境后立即将新加坡岛改称“昭南岛特别市”,在两周内(二月十五日到三月二日),除了将十多万英、澳、印度联合部队缴械当俘虏处理和强逼他们干苦工;日本宪兵队(Kempeitai迅雷不急掩耳地执行了以下两项血腥任务:

种族“清洗”手段利用“大检证”(日语用“肃清”)之名,大肆搜捕和屠杀马来亚半岛的抗日份子和手无寸铁的壮丁(1850岁);其中大部分是华裔和少数不合作的欧、亚混血后裔(民间估计约有五万人被杀害),以发泄对本地华人抗日之心头大恨。

严厉对付华裔富有领袖:穷凶极恶的日本宪兵队迅速扣留、虐待,拷打和恐吓未逃亡的部分华社领袖(如林文庆博士、李振殿先生等华裔学者和富商,因为他们资助中国抗日战争)就范同日军合作,对抗英美势力和共建“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注二

【注二:朋友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日据时期的新加坡社会情况和军人横蛮暴政,可以参阅新加坡历史学家蔡史君在《新加坡华人通史》写的一篇论文:“昭南岛的沧桑”573-587页。2015年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出版】


二、林文庆博士本是可在狮岛安享晚年。极不幸他的辉煌灿烂的人生被二战日本皇军彻彻底底的沾污了,因为他被强硬扣上为日本人服务的大帽


(一)祖国(大部分华侨的政治认同感)和民族处在危急和生死存亡之时刻,海外华侨社会释出的强大团结力量,构成了日本快速侵占中国和南进政策的巨大绊脚石。海外华侨尤其是南洋华社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大陆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他们的存在、作用和影响力干扰和打击了日军 “速战速决” 要占领中国大陆的战略。东南亚华社领导者的智慧、文化传统、血缘、经济实力(来自锡、橡胶、椰子和咖啡等农作物的出口)和社会组织能力(通晓两大语种:英文和中文以及印马两大复地人民使用的马来语)形成了中国人民对日抗战的巨大后盾。

绝大部分南洋侨领和侨民也一样地极痛恨东洋黩武主义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如192853日“济南惨案”)日本军人在中国大陆制造的多次横行霸道事件,南洋华侨就公开声援(如通过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领导公开谴责日本在山东的血腥暴行)当时他们认同的祖国。到了1937年卢沟桥 “七七事变” 后,海外华侨再也忍不住了,华侨领导(陈嘉庚、林文庆等)呼吁大家不分彼此团结在一起,铺天盖地进行反日运动,以物资人力支援中国政府进行全面八年抗日战争。

(二)林文庆博士被逼陷入日军设计的圈套:强制他扮演分化南洋抗日势力的角色。驻扎新加坡岛日本占领军的第一秒命令,就是全岛四处搜索华社领袖;勤奋侦查的日本鹰犬终于捉到蓬头垢面、醉醺醺的林文庆老人家,这是一位同陈嘉庚先生头颅等值的 眼中钉”(宪兵队提供100万元捕获悬赏金)和可怕的对手。但令人意外的是日军并没有一枪毙了这位新、马 “峇峇”(指新马印三地土生华侨)社会具有相当影响力和普遍受到 “新客”(在大陆出生南来的华侨)族群尊敬的大学者、名医。

(三)日本占领军首领山下奉文(日语读音:Tomoyuki Yamashita)中将则采取相反的策略 就是日方军部所谓的“策反”或颠覆战略,以柔中带极硬的手段 “邀请” 林博士组织 “昭南岛华侨协会”(英文统称:Overseas Chinese Association/OCA,成立日期:194232日;同年622日日军再逼华社成立“马来亚南洋华侨总会”,以对抗和抵消(1906年成立)陈嘉庚领导的新加坡 “中华总商会” 的影响力)。

该协会的工作美其名是负责和协调华裔族群与日军的和谐关系与合作,并用多种、毒辣和极不人道手段威逼他出任会长一职;否则日本宪兵队将每天执行杀害华社领袖的命令。面对如此恐吓,林文庆博士同华社五十七位领袖终于屈服了。他个人只好忍辱负重,冒着为日本人服务的罪名扛起这个傀儡组织的会长一职。

(四)日军和昭南岛市政府露出了他们狰狞面目和恶毒阴谋 试图炮制林文庆博士成为另一位南洋版的汪精卫。在座落于今日客纳街(Club Street)的吾庐具乐部(Goh Loh Club日本军头(山下奉文)又立即下令上了钩的林博士要以会长身份向新、马华社筹集(其实是敲诈)五千万元叻币作为 “奉纳金”,以表示昭南岛市民(一九四二年二月中旬日本占领新加坡后将它改名为 “昭南岛特别市”)对日本裕仁天皇(Emperor Hirohito)的效忠(其实就是威逼整个东南亚华社必须对以往多方面支援中国抗日运动 “赎罪”,并以此献金续命。 )

方占领军这一精心设计之阴险毒招的主要目的是,在分裂新、马两地华社的团结以及引起彼此间的猜疑,因为日军特意要马来半岛方面负责四千万元,虽然明知该地华社办无法办完成的目标。这很自然地留给人们一个印象,林文庆会长 “出卖”了他们。【

注三
(1 )汪精卫先生(原名:汪兆铭,公费留学日本大学毕业生,生于188354日,19441110病逝)本是辛亥革命的忠诚拥护者。他是中国国民党成立初期的主要领导之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拥有大批支持者;汪精卫曾随同孙中山先生到南洋(新马)一带争取华侨支持“辛亥革命”,他和新加坡林文庆博士也是相互认识的。

(2) 后来因为获得日本方面的支持,他和国民党部分党员于1940330日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党政府,自任政府主席一职兼行政院长,并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1940831日南京國民政府同日本帝国缔结了《中日基本关系条约》他同蒋介石领导的重庆国民党政府强烈对立。

(3 )南洋华侨视汪建立的政府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他和他的追随者走上了当汉奸的不归路;日本总理大臣东条英机旨在以此两国媾和来缓解中国对日抗战带来的压力,同时又利用南京政府的成立联同当时亲日的菲律宾、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和缅甸等民族领袖共同对抗联军(利用他们可获得独立为合作诱因)。这就是日本军方争取敌区势力为自己服务,所使用的 “策反” 战略,所以也在新加坡制造另一位汪精卫(林文庆博士 学者型领导)是有根据的说法。


三、为何新加坡日军投降前一刻放林文庆博士一条生路,而印尼日军在投降后却杀掉了中国文人郁达夫?

(一)当年 “昭南特别市” 政府或无恶不作的宪兵队在投降前不了绝林文庆博士一命的决定,我认为原因之一是、日方认为他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年老也不中用,留他活下来将来也无大碍,估计华社众人因他同日本人合作过会唾弃他。殖民地政府也不会再重视他的言论;原因之二是、任由战后一心想要报仇雪恨的受害者家眷来 “修理”(侮辱和损害他的人格)他,此举将使老人家在新马永远再无翻身之机会。此借刀杀人之计才是日本军方的真正毒辣意图。【注四】

印尼日军先斩后奏处置日本通郁达夫大文豪,主要原因:他是日军暴行的目击证人,留下活口的话,他笔下的真实报告和控诉肯定令人相信和全面接受,对日后日本回返国际社会极不利。因此,同人格已被公开被抹黑的林文庆博士情况不同,日军认为必须对彻头彻底反日的郁达夫先生下毒手。

注四

1其实,1945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后和盟军大队回返新加坡进行军管之前,新加坡社会十分混乱、似如进入无政府状态,除了抢劫事件外,也发生多天的百姓相互厮杀的严重状况。事后多年,部分受害百姓的亲人、后人向被人们认定或视为曾经替日本宪兵队服务的所谓本地奸人或非日裔日本特务进行报复、公开谩骂和口诛笔划。

2)战后的新、马华社是谅解林文庆博士当时在枪尖下左右为难的处境(林夫人被逼爆晒太阳底下多个小时直到林博士同意当会长为止),所以和平后没有对他公开口诛笔伐、指责他出卖华社、助纣为孽。战后英殖民地政府也没追究 “奉纳金”事件以及他的个人行为与责任。这点是确令昭南市政府和军人大失所望。】

(二)过度自责、深深内疚过晚年。这位大家公认的新马华社第一才子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忠实追随者,在二战后十多年的痛苦岁月(1945 - 1957),他选择闭门谢客为上策,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终日以酒消愁、麻木自己至离世为止(195711日他离世后,当时的“峇峇”首席部长林有福本人和媒体一致赞赏他是一位“伟大的老人”)

此正人君子之举正中当年日军的下怀,因为这肯定了这位百年一遇的伟大思想家和大智者,因内疚再也不会争取机会去帮华社进行战后重建工作。连避难印尼各群岛战后归来的终身好友、亲密合作搭档的陈嘉庚先生也无法劝服他回归社会。

四、小结

(一)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全面展开,日本侵略部队面对的不仅仅是蒋介石的炮火反击,还有毛泽东无所不在的游击队。当南洋一带华社的抗日救国运动成为另一股不断壮大的抵抗势力时,林文庆博士和陈嘉庚先生成了日本军方情报部眼里第三个可怕“对手”。两位负有历史使命的华社领袖:一文、一商,一个代表 “峇峇”(土生华侨)华裔族群,另一个代表 “新客”(中国大陆出生移民或称 “传统” 华裔)华裔族群,他们先后振臂一呼,促使南洋华侨空前大团结、全力以赴为抗日战争筹款和提供人力、财物支援。陈嘉庚主导的 “南洋华桥总会”五年(1937-1941)筹集的款额达五十亿元【注五】

注五

(1)进入二十世纪后,日本社会认为推动 “明治维新” 运动(1866年开始)和带领国家 “脱亚入欧” 顺利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的多位有胆识和改革思想者才是大家敬佩的国家领袖。曾留学英美的伊藤博文(日本语发音:Yitoh Hirobumi1841—1909,“明治维新”期间的日本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也是 “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联同一批仁人志士把日本国力再推向另一高峰,让日本同世界各列强平起平坐。

(2)我认为同样是留英成绩斐然的新马第一才子林文庆博士在能力、学识、智慧、同西方打交道的经验和洞察力绝不逊于伊藤博文。日本陆军第二部或宪兵部两个盖世太保组织既羡慕林文庆的非凡才华,更容不得此人继续为南洋的英国领导的联军和华人抗日组织发挥作用。】


注六

注六

(1 )林文庆博士(出生于今日的马来西亚槟城,1869-19571877年成为新马华社第一位获得英女皇奖学金到爱丁堡大学学医的第三代土生华侨子弟(“土生华侨”或 “Peranakan,也称“峇峇, 马来语发音:“Baba”)。虽然他是一位自小接受英文教育和基督教熏陶的知识分子、教育与社会改革运动家和医学家,他对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的爱好和了解是有一定的水平和深度,否则他在掌管厦门大学的十六年里不敢冒着冲撞五四运动后 “打倒孔家店” 主流思潮之险。更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鼓励生活在殖民地的华族同胞努力学习母语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但他并不排斥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科技优势,是一位极少数的双、三文化(中英巫)的超凡新马社会领袖。


(2 )林文庆博士在自己所处时代里,可以穿梭自如于两大华裔族群之间的一位受英文教育又热爱中华文化者。这两大族群就是:“土生华侨”群,代表人物如他本人、陈齐贤等先贤;另一是属“新客”华侨代表人物如中华总商会首任会长吴寿珍、教育大慈善家陈嘉庚、陈六使和李光前等先贤。

林博士学识渊博、视野旷阔和好仗义执言的性格,使他有机会通过社团组织和教育活动来赢得了这两个华裔族群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他和陈嘉庚的深厚友谊和厦大的合作就是一个例证。他能成为1906年中华总商会创会董事之一和出任副会长一职则是另一明证



新加坡共和国   武吉园 沈园主


公元2017125  星期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