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

新加坡建国一代谈历史 - 共同认识国际恐怖主义对新加坡的威胁

新加坡建国一代谈历史 -
共同认识国际恐怖主义对新加坡的威胁。

简介
何谓恐怖主义Terrorism)?根据维基百科(Wikipedia)资料:“恐怖主义一般是指有意制造恐慌的暴力行为,意在达成宗教、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而故意攻击非战斗人员(平民)或將他们的安危置之不理,这类行动由非政府机构策动【注一】。在这双方势力不对称冲突当出现中的防不胜防袭击,恐怖组织(通常是势力或人数较小的一方)的共同特点就是肆意向无辜和手无寸铁的平民使用暴力(通常是在人群众多场合引爆炸弹或炸机或威胁人质生命等),造成最大杀伤力和破坏事件,為团体、思想或个人(如独狼之类)爭取注意或重视。

1972530日晚三位日本赤军(Japanese Red Army/ 日本语发音Nihon Sekigun是一批学历高对现状不满的日本政治极端份子、恐怖份子组成的;2000年后消身匿迹)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路德(Lod Airport)机场,以机关枪扫射进行一场大屠杀(据统计26人死亡、76人负重伤,他们绝大部分是在等待领取行李的无辜旅客),可视为国际恐怖暴行最典型的一例、也是当代跨国恐怖份子的祖师爷。另一例子是2011722同一天先、后发生在北欧国家挪威首都奥斯陆市的爆炸和枪击事件以及烏托亞島大屠殺,此是21世纪的人为惨剧(两处三案造成91人死亡,干案同是一位32岁挪威白人公民布雷瑞克,据说他与当地一个极右翼组织有关联)。

近代科技成果的惊人效益(如体积小而威力大的炸弹和互联网的广泛、闪电式传播能力),使到单独一人或一小批人便可以干出惊天动地、惨绝人寰的恐怖事件,甚至一举摧毁了一个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我们不难想象由一个有组织性和有财源的多人组成的恐怖主义团队所发动的恐怖袭击,结果将是灾难性或毁灭性的。一谈起早十年(2001年)不幸发生的美国“9.11”跨城市恐怖袭击事件,对此惨景至今大家记忆犹新,一触及心里非常不舒服、难过,但它也成为大家可经常用来警惕自己的防恐和反恐历史教材。

【注一:遗憾的一点是,由于各国都坚持着对恐怖暴行的各自看法和衡量尺度,主要的还是政治观点,至今联合国未能对恐怖主义下一个四海皆准的定义,对多件发生过的恐怖袭击与民族间斗争难于划清楚两者之别。对此类争议,大家可参阅百度百科对恐怖主义定义一文的简介和说明。
特拉维夫路德机场惨案发生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于19721118日了成立恐怖主义问题特设委员会,探讨制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措施。一系列反恐怖主义公约于1973年起连续出炉。2001年美国9.11震动世界的骇人恐怖事件发生后,联合国大会一面严厉谴责此一暴行,一面通过有关应对措施和条约,但还是没有对恐怖主义下个定义,此一进程停滞不前。联合国发表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名单又有别于美国的名单

恐怖主义的起因很多,大家有必要深入认识:

其中经常听到的原因之一是,国家贫苦落后和政权专制腐败,部分人口以恐怖行径做为破坏和反抗;其二、在一个社会里贫富悬殊持续,被歧视或被忽略的一群只好诉诸武力要求改善;其三、一国之内民族分裂(例如伊拉克与国内库尔德族人的长期对抗、淡米尔之虎与斯里兰卡政府之间的激烈武装对抗以及南斯拉夫解体后成员国之民族斗争)或长期宗教纠纷造成的(例如泰国南部种族问题交织宗教的纠纷、伊拉克境内逊尼与什叶两宗教派系之争等)。新加坡不存在以上社会、政治现象,但不幸的是,我们依旧是东南亚区域恐怖组织(“回教祈祷团”,英语简称Jemaah Islamiyah/JI)锁定和要摧毁的目标。所以,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会成为一个恐怖组织的攻击对象是还有其他难于理解因素存在,也可能是“莫须有”的罪名。

我们不妨探讨什么因素致使新加坡成为恐怖份子的袭击目标,甚至还被视为眼中钉?
对此,我个人的了解是因为我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圈内的一成员、一向被视为美国的友邦以及对以色列友好(上世纪六十年代独立初期,在没有其他国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时,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协助新加坡建立国防;可惜的是,新加坡同时对海湾国家的友善立场却完全被忽视)的其中一个亚洲国家;新加坡也同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提炼他们的原油和供应到世界各地。
由此可见,一旦任何事件(如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1973年年末阿拉伯国家等对西方国家和日本发动 “石油禁运” 以教训他们亲以色列的外交立场)被全面政治化后,涉及事件的主要组织的对付目标就被快速地被跨地区化、国际化。这说明了1974年初为何新加坡毛广岛(目标是计划炸掉岛上石油提炼厂)成为远在中东巴勒斯坦解放阵线(两位日本赤军和两位巴阵/PFLP游击队成员组成的恐怖团队)的炸毁目标。原因或他们的借口:一、新加坡是西方盟友,二、新加坡的能源出口“干扰”了他们惩罚西方和日本等国的战略。注二

【注二:
1. 1974131日发生的恐怖事件是新加坡对立后面对的首宗国际恐怖袭击事件,史称拉裕渡轮事件”, 英语称为:The Laju Incident炸厂未得逞后,他们劫持拉裕渡轮逃到公海,但被新加坡水警(Marine Police)团团包围;经过一周谈判,结果四位恐怖份子在13位新加坡政府官员的陪同下,乘日航专机离开新加坡到中东区域去。
2第二宗是发生在1991326日的新加坡航空劫机事件。4名巴基斯坦激进份子劫持了新航117班机(由吉隆坡到新加坡),并要求巴基斯坦政府释放被拘留在牢中的政治人物,但两天后在新加坡机场全部被被新加坡特种部队击毙,人质没伤亡。
PFLP - The 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  当初仅是巴勒斯坦组织内一个右翼小组

当然,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带动了世界迈向现代化和一体化的大道,但同时威胁到一部分属于传统(特指经济落后和不愿意与时俱进)世界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他们当中的宗教狂热份子趁机挺身而出,以各种极端、不惜代价和不可思议方式进行反击,以保存自己的文明。他们通常采取的一招,便是趁对方不备之时,使用暴力、大规模破坏和毁灭生命手段来达到目的。他们能获得资源和外部支援,就是利用一小部分极端回教原教旨主义者巧妙地引用和特意曲解“圣战” 一字的内容(Jihad:据维基百科说,字面上并非 神圣的战争Holy War),较正确的意思是指:斗争、争斗 奋斗、努力),通过免费但影响力极大的网际网络吸引和误导了许多血气方刚、富有正义感的世界各角落青年为自己所谓的 “伊斯兰化” 理想中国家(Daulah Islamiyah)效劳、殉道、升天。这一纯粹为死亡而战斗牺牲的绝招(如炸弹杀手伎俩)的运用弄得经济先进国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穷于应付、甚至束手无策。

另一促使回教极端宗教主义者或民族政治狂热份子能够在短期内各地招纳一心一意为其效劳、牺牲的年轻支持者的诱因是,主导国际政治大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自二次战后(1945),大家目睹了国际强权政治横行多年,有的国家把自身的一套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强加在他国上,由此引起部分国民的反抗 游击战术和恐怖袭击并用长期“干扰”你。

双方长期对峙的终于在二战56年(1945-2001)后,以 “9.11” 事件的爆发而到高潮和告一段落。2001911日由在阿富汗 基地组织Al Qaeda)处心积虑策划和在同一天内发动对美国(纽约市标志大厦为主要目标)几个主要城市进行一连串(上午几小时内)的自杀式空中袭击,结果造成了极大的人命伤亡、财产损失和受害一方的日后以牙还牙此惨无人道的暴恐行径和人间大惨剧,世界各国给予最严厉的遣责,联合国随即也成立反恐委员会。随后的十几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大规模 “以暴治暴”  战略成为国际反恐斗争的主轴。

经历了十年劳师动众的追缉,201152日 “基地组织” 精神领袖和恐怖袭击计划设计大师奥萨马..拉登Oussama ben Laden 1957-2011)终于被美军伏诛了;但是各国面对的恐怖威胁并没有因此停止,更别说是消失。这被捅破了的“马蜂窝”蜂群四处流窜,助长了其他区域的恐怖组织,尤其是在穆斯林信徒居多的东南亚(主要是菲律宾南部、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和印尼)群岛是他们选择做为潜伏、养精蓄锐的“天堂”(这一带土地肥沃、森林茂盛、更没有寒冷的冬天、时机一到就可发动攻击)、理想的再创业根据地(最终目标:建立一个跨区域“哈里发帝国)。以同样的伎俩,他们只要使用经歪曲的“圣战”Jihad)字眼,便可以说服当地血气方刚的年轻信徒、甚至是公务员和专业人员带者家眷到中东(2013年后的叙利亚)参与战事;这一行径让西方领袖把回教和恐怖主义画上了等号,加剧了各国回教徒和非回教徒之间的误会、仇视和暴力事件的频发(如在法国的种族冲突和英国的火车站爆炸案、白种军人当街被回教徒砍死等事件)

.拉登的继承者出现了 更可怕的伊斯兰国组织崛起。

消灭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后和美国快速撤军以及西方对叙利亚的制裁结果,带来了反而是更加动荡、失控的中东局势。近两年(2013-2014)横跨伊、叙两地区和逐日壮大自称 “伊斯兰国组织”(ISIS: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的恐怖组织,不断以武装力量攻占自己的国家(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土)、夺取油田和公然挑战西方世界(进行公开斩首西方媒体人员、强杀战俘)。这不但违反了人道主义,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急不及待的美国带头号召国际社会成员组成反恐联盟,以空中轰炸进行反击、报复,阻止该组织势力蔓延。至今共有六十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答应以各自的方式参与(据报道,新加坡是其中一员,派遣的部队只提供辅助但不参与实际战斗)进行反恐。

新加坡的反恐对策。
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社会的新加坡舆论认为,单靠武力仅能暂时抑制问题,无法有效扑灭恐怖主义的火苗,新加坡政府领袖经常在国际场合强调大家必须同时通过教育和心理战同对方举行平等对话,这才可能有机会制止恐怖主义浪潮继续发威和制造祸害人类【注:三】。我个人认为,目前摆在大家眼前的历史事实是,多年来世界强权政治对回教世界已造成的心理创伤是较难治理的。西方处事的双重标准更让他们的极端政治领袖振振有词地和有效地凝聚了反西方、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势力和同情者、有组织地在世界各地大搞破坏和恐怖活动。国际社会确实必须认真考虑运用武力和非武力双管齐下战略面对恐怖主义组织的长期挑战、也是近代国际关系体系里的一颗毒瘤。

面对安全和生存受威胁的严峻情势,中、小国如新加坡等大都处在被动的一面。目前除了做好自己国内各方面的防卫和应对措施(继续以教育和政策强化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了解和宗教容忍度以及强化防卫力量等),似乎只能采取以“先发制人”之非武力策略(法律禁止公民入境恐怖主义国家或地区;严厉管制有疑问的国外汇款、拘留嫌疑犯、经常举办回教教育说明和对话会以及经常参加国际或区域反恐会议等)作为自保之道。至今证明,新加坡采取的防卫策略和措施是有效的,前提是各族群必须继续紧密合作、团结在一起和不断提高反恐意识。

【注三:新加坡政府政策是平等对待各民族(教育和就业机会)及其信仰的宗教,并通过当地民间回教事务组织 -“宗教改造小组”Religious Rehabilitation Group, RRG对症下药,给予受拘留的回教祈祷团成员、恐怖份子长期辅导、对殉道Jihad提出正确的解释】


新加坡共和国 武吉园主

公元20141215日 星期一早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